首页> 中文学位 >在又不在——弗兰西斯·培根绘画图像释读
【6h】

在又不在——弗兰西斯·培根绘画图像释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培根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图像的来源

(一)培根的艺术观念

1.“人的存在”背景

2.存在的质疑

3.性欲的凸现

(二)作品的图式来源

1.大师作品图式的引用与转借

2.电影定格、快照等媒介的借用

二、培根艺术与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契合

(一)培根艺术与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的契合

(二)培根艺术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契合

三、培根绘画图像特征的“在又不在”

(一)培根绘画图像特征的“在”

1.绘画图像中形象的“存在”

2.“禁闭”的形象隐喻人存在的孤独

3.“呐喊”的形象隐喻人存在的焦虑

4.“破碎”的形象隐喻人存在的迷失

(二)培根绘画图像特征的“不在”

1.变形规则对人物形貌的消解

2.“肉的身体”对传统理性的反叛

3. “禁闭”的空间对人存在的质疑

四、培根绘画图像特征的“在又不在”的矛盾与统一

(一)培根绘画图像的“在又不在”的矛盾

(二)培根绘画图像的“在又不在”的统一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弗兰西斯·培根绘画的人物形象极具有独特的表象和复杂的内在品质。他的艺术存在一种悖论,充斥着剧烈的矛盾,又具有潜在性的统一,处在虚无与存在的两极幻化,充分体现出“在又不在”的艺术观念。受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消解传统艺术建构的视觉真实和人的物理形貌,历史既被打碎又被耗尽,非历史主义的方式否定人类存在的本质,反叛人类文明的价值取向,传达出消极与虚无的实质,具有“不在”的表象和内在涵义。然而,这种存在的“不在”形象,充满强烈的生命“绵延”,具有尼采式的酒神精神,“他的作品构成了我们时代的肖像,而不只是作为艺术的单独或有代表性的对象”,深刻的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内涵和终极的社会关切,如画家本人所说“分析人们在困窘情况下的作为,是判断人类品质的一种指标”,超越性地表现了二战后人类精神的真实存在,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能的敏锐的洞察,具有“在”的形象和寓意。
   本文以培根的艺术思想为客观依据,对画家作品形象具有的“在又不在”图像学价值意义以及矛盾与统一的品质进行研究。从论文的章节结构来看,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概念、范畴、意义和创新之处,并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做简要概述与评论,简介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澄清整个论文的写作面貌。
   第二部分开始进入正题。主要阐述“培根的艺术观念和作品的图象来源”,揭示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第三部分为重点部分。主要论述培根艺术与同时代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理论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撑。
   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培根作品图像的“在”与“不在”的特征和内在寓意。
   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培根作品图像“在”、“不在”的矛盾与统一的形象和内在品质。
   结论部分主要对培根艺术形象的“在又不在”的特征做简要的概括,并指出培根艺术的影响和价值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主要采用图像学的方法,综合采用其他的方法,依据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图像特征,结合时代的背景、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培根作品图像最具本质品性的因素做详尽的探讨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