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研究——以拉萨七县一区为例
【6h】

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研究——以拉萨七县一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注释表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范围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

第二章 西藏的教育发展及中央的西藏教育政策

一、西藏自治区的战略地位

二、西藏的教育发展史

(一)西藏古代教育

(二)西藏近代教育

(三)西藏现代教育

三、西藏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一)学校数量与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二)建立了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四、中央政府发展西藏教育的主要政策

(一)国家在经费上向西藏教育倾斜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助学金、学杂费全免及享受“三包”经费政策

第三章 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调查与分析

(一)抽样调查的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西藏义务教育阶段“三率”调查与分析

三、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调查分析

(一)学校办学条件总体情况

(二)教学辅助设施难以满足需要

(三)信息化教学设施及投资不足

(四)教学点办学条件落后

四、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师资质量调查与分析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二)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不高

(三)教师教学水平的课堂考察

(四)西藏中小学师资教学水平的佐证——对“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回答

第四章 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积极主动接受教育的社会文化尚未形成

(一)教育投资收益预期不明显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与有效需求不足

(三)农牧民文化资本存量不足影响子女教育选择

(四)学生对上学持消极态度

二、师资队伍不适应西藏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历史原因

(二)现实原因

三、课程设置脱离西藏经济社会及民族语言发展的实际

(一)西藏语言政策

(二)西藏中小学教材和教学语言

四、西藏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一)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西藏的财政能力水平较低

第五章 提高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对西藏快速“普九”与义务教育质量的思考

二、进行合理教育分流,加强女童教育研究

(一)提高农牧民及其子女的“向学”积极性的可行性分析

(二)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加强教师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一)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二)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四、加快课程改革,增加课程的适切性

(一)现行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二)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了提高西藏农牧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促进西藏义务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给予了西藏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实行“三包”经费政策,实行寄宿制和“双语教学”,等等,西藏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教师质量和课程及语言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西藏义务教育质量,并制约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拉萨七县一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七县一区的抽样调查,指出了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现状,分析了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文化及制度层面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论文的导论部分,包括选题缘由及意义、对国内外有关教育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
   第二章主要介绍西藏的教育发展史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教育政策。主要内容包括西藏的战略地位,西藏的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及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差距,以及中央政府对西藏所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及其对西藏义务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四个衡量指标进行了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对2008年小考(考西藏内地班)和中考成绩进行分析,以了解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不同性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差异:运用大量的访谈材料和调研数据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三率”、办学质量和师资质量。
   第四章主要分析影响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西藏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教育投资预期收益不明显、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有效需求不足、农牧民文化资本存量不足和学生本人对上学持消极态度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使得目前的西藏农牧区还未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的社会文化,使得学校教育中学习者缺失;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回答了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师资队伍不适应西藏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得学校教育中教育者缺乏;从西藏的语言政策、中小学校教材和教学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了西藏的课程设置脱离了西藏社会及民族语言发展的实际和从西藏的经济发展及财政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西藏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这两者使得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媒介缺失。而且,学习者、教育者和教育媒介三者之间未形成良性互动。除这些显性因素外,西藏特殊的文化传统也对西藏义务教育质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是对策建议部分。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认为西藏教育要能持续发展,绝对不能脱离西藏自治区本身的现实情况,一药治百病的“万灵丹”做法是永远不可能带来最理想效果的。提高西藏义务教育质量是一个艰巨任务,可以说比任何一个民族地区难度都大,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策略,即必须根据西藏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往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经费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与措施仍然要不遗余力地执行,只是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及一些容易操作和实现的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