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
【6h】

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

代理获取

摘要

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发表后,隐含作者的概念对叙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修辞维度系统研究叙事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不过,西方学界对这一概念的争论却旷日持久,为其复杂性、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争执不休。本文将隐含作者放在叙事交流情境下进行研究,即首先肯定了这一概念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意在说明其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动态性。本文将从接受与争论两方面,对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与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和实质进行深入审视与思考。
   布斯的修辞理论注重修辞效果,强调作者通过修辞手段的选择对读者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对隐含作者诞生语境的研究,分析布斯提出隐含作者概念的缘由,并对隐含作者的概念进行阐释,明确布斯的修辞学立场。随着叙事学由经典向后经典的发展,基于不同理论立场和观念的学者,开始对隐含作者发问甚至责难。隐含作者所具有的“互动性”,使隐含作者与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交流,而是各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隐含作者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隐含作者与叙事交流要素之间,更在后经典叙事交流模式中,充分展现了叙事文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隐含作者的“伦理性”,又在后现代的氛围中,保持了对现实的关注。由此,隐含作者因其吸取了新旧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对叙事理论的建构也产生借鉴意义。
   在后现代语境下,虽然叙事学研究转向读者和意识形态,但由隐含作者衍生出来的“抽象作者”“模范作者”“推断作者”“隐含读者”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隐含作者存在的必要性。为适应后现代发展,隐含作者的研究也需要具有兼容性,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隐含作者概念的基础上,紧随叙事学多元化发展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