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lolgy
【6h】

O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lolgy

代理获取

摘要

在中西译界,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偏向于借住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另一门学科的角度审视翻译学,对翻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翻译活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后,又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翻译的生态转向。2001年,胡庚申教授第一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把“翻译研究派”的跨学科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来研究翻译,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它的理论基础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
   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朝花夕拾》英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学诠释,以检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并发现该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同时,以期完善译界对《朝花夕拾》英译本的研究。
   本文所选择的案例分析译本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英译本。文中选取的是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久负盛名的“黄金搭档”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等概念的梳理和分析研究,确定了生态翻译学对《朝花夕拾》译本的解释的可能性。本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文,从语言适应、非语言适应、翻译方法和风格的选择等角度,对译例进行分析,为理解译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发现,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是两位译者积极适应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他们主要在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层面进行了选择性适应,并在翻译方法和风格两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他们的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能为目标语读者所认可。由此说明,生态翻译学是有效的翻译研究方法,当然,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适应”和“选择”并非泾渭分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许多重合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
   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英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进行生态学诠释,论证了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