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
【6h】

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文人。他立足于整条文学长河,尤其是明中叶至清初这段时期,写下了颇负盛名的作品和文论,体现了他在诗赋词等方面的文学主张。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清初以来的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一章大致介绍了纳兰性德生活的清初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成果,从容若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对家庭的无比忧虑、爱情的不幸和对友人的同情等方面较为详尽地阐释了他悲情愁苦的性格,也解读了他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学养,这些为分析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严格依照纳兰性德的言论,按照文学史的思路展开了比较详尽的研究。
   第二章探讨了纳兰性德的诗学思想。第一节是“必宗诗三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阐述:立足于文学源头肯定“诗三百”,不满清初诗坛对韵脚的拘泥,敬重遵从“诗三百篇”的前辈,自身也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进行创作;第二节是“唐人有寄托”,写出了他对能传达深意和“不落议论”的唐诗的推崇;第三节是“别裁之而勿为所误”,主要是围绕《原诗》,阐述了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观点;第四节是“诗乃心声”,围绕着反对模拟、反对“宗唐宗宋”、以“性情”否定“才”“情”及重视生活经验等方面,清晰地表达了他主张以诗歌吐露心声的诗学观点。
   第三章是以《赋论》为基础,从中梳理了纳兰性德的赋学思想。第一节是赋“出于三百篇”,从赋的起源和创作原则上探讨赋对“三百篇”的继承;第二节是肯定“赋家之心”,褒扬司马相如赋,认为赋是集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文体,为提高赋的文学史地位做出了贡献。
   第四章讨论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第一节是“比兴此焉托”,立足于《填词》解决了词体卑微的问题,并以比兴手法来寄寓情感、深化意境;第二节是喜“花间”,主要写纳兰性德对含蓄蕴藉意境的喜欢与构建;第三节则主要从其言情、意象、语言等方面阐述容若写“真情实感”的词学主张;第四节写他对“瘦狂”的钟爱,“瘦”字词既符合他多病削弱的身体,更影射他棱角分明的内心和挺拔劲健的人格。
   在结语处,笔者简略地总结了纳兰性德对清初及后世文坛的影响:不仅是词人,更是学者;不仅属于满族,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