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ews Reports on Sino-Vietnam Confront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6h】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ews Reports on Sino-Vietnam Confront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代理获取

摘要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对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作为一门研究语篇的学科,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研究语篇语言特点的同时,也注重对语篇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以此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权利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主要手段,新闻这一非文学语篇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注意到,新闻并不只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也不总是客观、公正的。事实上,新闻报道传递着各种非语言的信息,包括话语权利、观点态度、社会文化背景等。对于政治事件,新闻报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治立场等,这些都是隐藏于新闻话语背后意识形态的体现。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美新闻机构在语言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文章以中越南海问题为例,以费尔克劳的三分模式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基础,从中国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和美国的《纽约时报》分别选取了10篇关于此事的新闻报道,对它们进行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文本层面,主要从分类和及物性两方面研究两国报道在语言特征上各自的特点及差异;话语实践层面,从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两方面考察了两国新闻报道的生成过程;社会实践层面,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中美新闻语篇在文本和话语实践层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隐藏于新闻语篇中的权利和意识形态。
   研究发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中美新闻机构无论在文本层面如词汇分类、及物性等还是在话语实践层面如转述方式及消息来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及政治制度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得知,二者在上述几方面的不同主要源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及政治立场。其次,新闻话语决非像其宣称的那样客观、公正。相反,新闻报道中充斥着各种观点、态度,尤其是政治新闻,这是因为新闻机构往往代表着本国的意识形态体系以及该国政府的政治立场,因此新闻话语的公正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就中越南海事件而言,《新华网》和《纽约时报》在语言层面的巨大差异取决于两国不同的权利和意识形态。从权利的角度讲,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发展中国家,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华网》的报道正是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要求;不同于中国,美国一直以世界领导者自居,而《纽约时报》的报道也明确显示出美国一直推崇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美国插手中越南海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扩张自己的权利范围,体现出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讲,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美国介入中越南海争端的非正义行为,显然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性,因此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相反,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推崇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为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并把亚洲作为其目标之一,鉴于南海重要的地理位置,美国插手了中越南海问题,根本不顾世界公平与正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再次证明了费尔克拉夫三分模式及韩礼德功能语法在分析新闻语篇意识形态时的适用性,并揭示了新闻话语的不公正性。其实践意义在于激活了人们的语言意识,帮助人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更加有效地获得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帮助提高了其鉴赏、评价新闻话语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新闻报道中的语言。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