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城市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为例
【6h】

半城市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半城市化

2.1.2 城镇化

2.2 社会治理的一般性理论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治理理论

3 深圳市坪山新区社会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坪山新区的“半城市化”特征

3.1.1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管理问题突出

3.1.2 人口结构严重失调,社会融合亟待增强

3.1.3 城市功能发展不足,规划建设底子薄弱

3.1.4 产业链条仍不完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3.1.5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群众反映日益强烈

3.2 坪山新区探索社会治理的具体举措

3.2.1 以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凸显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3.2.2 以“织网工程”为抓手,推动社会管理的精细化

3.2.3 以两个国家试点为契机,实施社会服务的标准化

3.2.4 以培育社会组织为载体,探索社会参与的有序化

3.3 坪山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3.1 流动人口管理失序,社会维稳形势严峻

3.3.2 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劳资纠纷层出不穷

3.3.3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3.3.4 基层治理机制滞后,社会自我调控缺位

3.4 坪山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矛盾

3.4.1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矛盾

3.4.2 原村民与新市民之间的矛盾

3.4.3 农民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3.5 坪山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治理主体关系尚未理顺

3.5.2 政府公共服务还不到位

3.5.3 社会组织活力尚待激发

3.5.4 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不足

4 国内半城市化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内半城市化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的经验

4.1.1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治理

4.1.2 新兴城市化地区的社会治理

4.1.3 大工业聚集地区的社会治理

4.1.4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

4.2 国内半城市化地区加强社会治理的几点启示

4.2.1 治理理念由“管控为主”转变为“服务为主”

4.2.2 治理方式由“粗放机械”转变为“智慧精细”

4.2.3 治理主体由“政府包揽”转变为“多元共治”

5 坪山新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路和路径

5.1 主要思路

5.1.1 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理念,推动向新型城市化转变

5.1.2 以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实现社会治理的多元化

5.1.3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5.2 基本目标

5.2.1 转变职能,推进体制改革,构建“小政府”

5.2.2 优化服务,强化基层自治,实现“强基层”

5.2.3 多元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打造“大社会”

5.3 实施路径

5.3.1 厘清治理主体关系,明晰职能边界

5.3.2 加强基层多元共治,促进良性治理

5.3.3 实施政府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5.3.4 推广实施织网工程,优化管理服务

5.3.5 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

5.3.6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化解社会矛盾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攻坚克难期的叠加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过去经常强调的“社会管理”到现在日益重视的“社会治理”,仅从概念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改革力度之大,改革决心之坚决。无容置疑,治理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合作性与和谐性,特别是针对当前的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的局面,单靠政府力量,不仅疲于应付,不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由于缺乏中间的缓冲地带,政府常常不得不直接面对各类突发的社会问题,势必增加社会管理的风险。一个健全的社会治理系统,应当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主体,只有这些治理主体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应有作用,才能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市的快速扩张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村急速向城区演化,并逐渐承担起接纳中心城区人口扩散、产业转移等多项重任。针对这些半城市化地区的城市形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地政府对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长期探索。本文抓住社会流动加速这一时代特点,立足于半城市化地区,选择了深圳市坪山新区这一典型地区,在分析该区半城市化的特征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半城市化地区的经验,试图界定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各自角色与职能边界,逐步梳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论文具体围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基层社会主体角色回归、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组织迸发活力等主线,探索如何构建一个职能明确、权责清晰、协调高效、运转规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