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6h】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有超过100,000种新型的人造化学物品被释放到生活的环境中。因此,存在于环境中的人造化学物品很有可能是导致人类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些被怀疑的化学制品中,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DBP作为常用的塑化剂之一被广泛的添加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尤其是个人护理产品。皮肤接触是DBP常见的暴露方式,但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模型来观察长期皮肤暴露DBP是否会加重小鼠过敏性皮炎模型的相关症状,同时探究这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了建立DBP长期皮肤暴露动物模型,雄性Balb/c小鼠背部毛发被剪去并每天涂抹0.1mL左右(依具体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或者0.4、4、40 mg/kg剂量的DBP,每天涂抹一次一共涂抹40天。第41和42天,在小鼠的背部涂抹120μL的对照溶剂(1∶1丙酮/DBP)或者0.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致敏。在第47天,用20μL对照溶剂或者0.5%FITC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激发,小鼠左耳涂抹对照溶剂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40天的DBP(4和40 mg/kg.d)皮肤暴露之后,当遇到过敏原刺激时,可以加重由过敏原诱导的接触型过敏性皮炎的相关症状,主要表现在:(1)皮肤肿胀程度增加;(2)皮肤肿胀部位Th2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和Th17细胞因子(IL-17A)分泌增加;(3)小鼠血清中T-IgE的含量上升;(4)病变部位嗜酸性粒细胞积累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程度加剧;(5)小鼠病变耳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增加。
  综上所述,长期皮肤暴露于某种环境毒素,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很可能使得动物或者人体变为易感染体质,从而加重过敏原所诱发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修复或者阻断毒素恶化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例如TSLP,可以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