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6h】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概述

第一节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孕育的土壤

1.内敛兼容的人文环境

2.风情万种的地域特质

第二节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1.审美上呈现出俗世的民间特征

2.技法上呈现出发达的阅读链

第二章 调查的设计、实施、数理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对象与样本

3.调查的方法

4.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数理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2.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课外阅读的性别结构不平衡,高中女生优于男生

2.课外阅读的社会环境恶化,过分看重升学率

3.课外阅读的书籍来源极少,种类极其单一

4.课外阅读的功利性质太浓,纯粹性不够

5.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缺失,自我意识淡薄

第三章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应对原则

1.固本开源,坚持阅读资源的最大化

2.以人为本,促进阅读环境的人文化

3.循序渐进,推进阅读思维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师正确地指导恩施地区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1.遵循生理机制,充分调动阅读的感觉器官

2.学习元认知策略,科学掌控阅读的过程

3.运用建构原理,全面把握阅读的框架结构

第三节 恩施地区中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的思路转换

1.倡导意义多元,不迷信固有的理解

2.坚持读者本位,释放自身的想象力

3.学会质疑和交流,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阅读作为文明的一种反馈方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开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学生作为当代中国较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和思维模式正在慢慢形成,并且有一个趋向成熟的转型过程,因此对当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虽说有关的研究早已屡见不鲜,但是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外加上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格局正在慢慢发生变化,这种动态的文化现象迫使我们及早展开调查与研究,以便形成动态的指导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群体性特征的阅读行为。
  笔者自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参加教育部“硕师计划”一直执教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民族中学,对恩施地区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人文环境和教育现状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笔者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便利。恩施文化源于巴文化,又超越了巴文化,内敛而又兼容,同时特色的民族地域风情和丰富的生态旅游环境下滋生出来的韧性的民族气质孕育了颇具特点的阅读文化。在这种文化积淀下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审美上呈现出俗世的民间特征,在阅读技巧上呈现出发达的阅读链。本次《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就是立足于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问题本位,从阅读的条件与环境、动机与兴趣、形式与内容、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阅读认知与自我意识等方面开展的调查与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在性别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高中女生要优于同年级男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恶劣,全社会过分看重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书籍来源极少,阅读种类极其单一;课外阅读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功利性质太浓厚,纯粹性不够;课外阅读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阅读认知能力不强,自我意识淡薄等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改进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应遵循固本开源的原则,坚持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人文化;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思维的现代化。同时教师应科学地指导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应遵循生理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感觉器官;其次应学习元认知策略,科学掌控阅读的过程;再者应运用建构原理,全面把握好阅读的框架结构。最后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还应当进行思路转换,在阅读的过程中倡导意义多元,不迷信固有的理解;坚持读者本位,释放自身的想象力;学会对话和交流,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