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并异色烷醌类家族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新型调控蛋白的作用机制
【6h】

苯并异色烷醌类家族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新型调控蛋白的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链霉菌

1.2 链霉菌与抗生素

1.3 链霉菌基因组的特点

1.4 BIQ同族抗生素

1.5 抗生素合成相关的分子调控

1.6 放线紫红素中的调控基因actⅥ-ORFA

1.7 BIQ手性结构与相关基因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质粒

2.3 培养基

2.3.1 大肠杆菌培养基

2.3.2 链霉菌培养基

2.4 试剂和溶液

2.4.1 大肠杆菌质粒DNA小量提取试剂【Sambrook J et al,2001】溶液I

2.4.2 链霉菌DNA的提取

2.4.3 Tricine-SDS-PAGE试剂【IlsaL,1987】

2.4.4 缓冲液【Kieser T.et al.,1999】

2.4.5 其他试剂

2.4.6 酶和生化试剂

2.4.7 抗生素

2.4.8 实验中所用的引物

2.5 实验方法

2.5.1 碱裂解法提取大肠杆菌质粒【萨姆布鲁克J,1996】

2.5.2 大肠杆的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萨姆布鲁克 J,1996】

2.5.3 大肠杆菌菌种的保存

2.5.4 DNA体外操作

2.5.5 链霉菌的培养及常规操作

2.5.6 Tricine-SDS-PAGE

2.5.7 Western blot【Sambrook J.et al.,2001】

2.5.8 非变性蛋白纯化(His标签)

2.5.9 切胶制备抗体

2.5.10 链霉菌发酵产物提取

2.5.11 HPLC分析条件【Ichinose K.et al.,2003】

2.5.12 总RNA的反转录

2.5.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5.14 蛋白质双向电泳

第三章 调控基因actⅥ—ORFA缺失突变菌的蛋白组学研究和靶基因RT-PCR分析

3.1 野生型菌株J1501/PIJ8600及actⅥ-ORFA缺失型菌株Ⅵ-A/pIJ8600蛋白组学实验方案

3.1.1 菌株的鉴定

3.1.2 菌株大量培养

3.1.3 蛋白质双向电泳

3.1.4 质谱分析

3.2 RT-PCR验证

3.2.1 RNA的提取

3.2.2 基因组DNA的去除及RNA的反转录

3.2.3 RT-PCR引物设计

3.2.4 合成的cDNA效果检测

3.2.5 荧光定量PCR扩增hrdB、actⅥ-ORF1及actⅥ-ORF4

3.2.6 基因actⅥ-ORF1及actⅥ-ORF4相对表达量

3.3 本章讨论

3.3.1 actⅥ-ORFA敲出菌蛋白组学分析

3.3.2 actⅥ-ORFA与放线紫红素合成基因

第四章 美达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烯酰还原酶基因med-ORF29的功能初探

4.1 med-ORF29的敲除

4.1.1 野生型菌株med-ORF29敲除与互补实验方案

4.1.2 自杀质粒构建示意图

4.1.3 自杀质粒的构建

4.1.4 自杀质粒的构建与验证

4.1.5 接合转移进行同源重组

4.1.6 med-ORF29敲除菌株筛选

4.1.5 筛选所得菌株液相色谱分析

4.2 Med-29超量表达

4.2.1 实验流程

4.2.2 超量表达菌株的构建

4.2.3 超量表达菌株AM-7161/PHSL144分子水平验证

4.3 Med-ORF29蛋白纯化及抗体的制备

4.3.1 Med-ORF29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确定及纯化条件探索

4.3.2 Med-ORF29抗体制备

4.3.3 利用制备多克隆抗体来检测野生型链霉菌中Med-ORF29的表达情况

4.4 本章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苯并异色烷醌(benzoisochromanequinones,BIQs)类抗生素属于芳香聚酮类抗生素,由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生,分别具有杀菌、抗肿瘤、杀虫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这类家族包括美达霉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和研究较深入的放线紫红素(抗菌活性)等,它们母核结构类似,都有两个芳香环和一个手性吡喃环形成的并联三环结构,推断它们的母核的生物合成途径相似。美达霉素与放线紫红素的手性吡喃环相同,都是(3S、15R)构型。根据同源性推测:美达霉素基因簇中的med-ORF29可能编码烯酰还原酶,参与美达霉素手性中心的形成。基因簇中还存在一个小调控基因med-ORF10,与放线紫红素基因簇中的actⅥ-ORFA高度同源;已经证明actⅥ-ORFA编码产物是正调控因子,调控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
  本项目对BIQ抗生素基因簇中涉及后期修饰和调控的基因展开相关研究:
  1)天蓝色链霉菌野生菌和actⅥ-ORFA缺失突变菌株蛋白组学研究
  大量液体发酵野生型天蓝色链霉菌和actⅥ-ORFA缺失突变菌株,提取全蛋白,做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蛋白质胶图分析显示actⅥ-ORFA缺失后表达量上调蛋白点大约167个,表达量下调蛋白点大约130个,暗示这个actⅥ-ORFA可能是个多效性调节因子。
  然后我们选取了30个感兴趣的蛋白点做质谱分析。质谱结果显示:30个蛋白表达差异点中,仅找到两个蛋白点(ActⅥ-ORFA与ActⅥ-ORF4),是放线紫红素合成基因簇编码,其它鉴定的差异点蛋白都是基因簇外的基因编码。但曾预期转录水平上放线紫红素基因簇中会多个基因的表达受到actⅥ-ORFA的调控。从蛋白表达量来看,actⅥ-ORFA编码的蛋白在actⅥ-ORFA缺失菌中不表达(因已经敲出);actⅥ-ORF4编码的蛋白在actⅥ-ORFA缺失菌中表达量下调2.6倍。
  2)放线紫红素基因簇中调控基因actⅥ-ORFA的可能的靶基因转录水平的RT-PCR分析
  由于actⅥ-ORF4与预测的靶基因actⅥ-ORF1属于同一转录单元,我们同时对actⅥ-ORF4及actⅥ-ORF1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验证它们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通过大量培养野生菌与actⅥ-ORFA缺失菌,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tⅥ-ORF4在actⅥ-ORFA缺失菌中转录水平下调75倍,actⅥ-ORF在actⅥ-ORFA缺失菌Ⅵ-A/pIJ8600中转录水平下调56倍。
  结合蛋白组学和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actⅥ-ORF4和actⅥ-ORF1极大可能为actⅥ-ORFA的调控靶基因。至于以何种形式进行调控以及是否还有其他靶基因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3)美达霉素基因簇中med-ORF29功能研究:
  首先构建用于med-ORF29基因敲除的质粒pHSL143,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质粒pHSL143导入野生型链霉菌中,然后筛选双交换的缺失突变菌株,然而多次试验均未得到得到正确的med-ORF29敲除突变菌株,而一株突变菌株(LL-2)总能得到,怀疑可能基因组上存在其它同源酶(或另一拷贝的med-ORF29)被优先敲出。
  将突变菌株(LL-2)液体发酵后,利用HPLC分析发酵液上清中美达霉素的含量,发现美达霉素含量基本不变,但是有其他产物含量上升。
  然后进行了med-ORF29超表达实验:扩增med-ORF29基因,克隆到了链霉菌的整合型质粒pIJ8600上,成功构建了用于med-ORF29超量表达的质粒pHSL144。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把质粒pHSL144导入野生链霉菌中,得到了med-ORF29超量表达菌株AM-7161/pHSL144(发酵和目标化合物产量检测正在进行中)。
  4)美达霉素基因簇中Med-ORF29与med-ORF10关系研究:
  前期已经构建Med-ORF29原核表达质粒,我们在大肠杆菌中对Med-ORF29进行诱导表达并纯化,将纯化得到的Med-ORF29蛋白注射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制备得到的抗体经特异性检测后,再用于检测Med-ORF29在野生链霉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相对于在野生菌种,在调控基因med-ORF10缺失株中,Med-ORF29表达量下调,而在med-ORF10超量表达菌株中,Med-ORF29表达量上调,说明Med-ORF29的表达可能直接或间接受控于med-ORF1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