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陈小翠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6h】

陈小翠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早期或成长期:“满身香雪弄鹦哥”

第一节 早期诗词创作论

一、生活情趣,少女情怀:清绮婉丽,天真自然

二、写景纪游,山水花鸟:清新秀美,温丽自然

三、咏史怀古,感时纪事:高旷雄豪,苍凉悲壮

第二节 早期诗学观及其成因

一、早期诗学观:转益多师,但独标陶渊明

二、早期诗学观的成因

第二章 中期或转变期:“不作寻常少妇愁”

第一节 中期诗词创作论

一、写景纪游,即景抒怀:高华俊逸,自然冲淡

二、关注现实,惑时伤事:豪迈劲健,慷慨悲凉

三、咏史怀古,借古喻今:苍劲朴厚,沉郁悲怆

四、送别怀人,交际唱和:深情绵邈,寄意遥深

第二节 中期诗学观及其成因

一、中期诗学观:在李白、王维与杜甫、陆游之间

二、中期诗学观的成因

第三章 晚期或成熟期:“箧里新诗泣鬼神”

第一节 晚期诗词创作论

一、自伤身世,抒写性灵:哀绝凄苦,孤高耿介

二、关注时事,叙写世况:慷慨雄健,沉痛悲苦

三、悼亡怀亲,寄诗遣怀:深沉悲慨,诚挚动人

四、写景状物,居家生活:澄明隽永,洗练自然

第二节 晚期诗学观及其成因

一、晚期诗学观:在杜甫与苏轼之间

二、晚期诗学观的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研究成果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陈小翠(1902-1968),浙江钱塘人。诗人,画家。陈小翠是民国时有名的才女,十三岁开始创作,一生笔耕不辍,著有旧体诗词文集《翠楼吟草》二十卷。陈小翠诗、词、曲、文兼擅,其创作曾获得郑逸梅、陈声聪、施蛰存等文艺界大师的交口称赞。然而,这样一位家学渊源深厚、创作文质兼美的女性,却长期游离于现当代文学评论者的研究视野之外,没有得到学者们应有的关注。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对陈小翠每一时期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诗学观念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其旧体诗词创作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其创作实践和诗学观念的延续性和变化性;探析陈小翠不同时期创作的内容与风格发生转变的原因及其诗学观的成因。力图真实、立体、全面地将女性旧体诗人陈小翠及其创作展现在大家面前。
  本文正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早期或成长期:“满身香雪弄鹦哥”,介绍和分析陈小翠1915年至1930年间的旧体诗词创作和诗学观念。此时的陈小翠还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大量吸收古代诗词名家的创作经验,并有意进行模仿;题材方面,主要从个人生活取材进行创作,主题不够深广,诗风清新自然,与其少女的身份经历相符,创作技艺也稍显稚嫩,但已隐隐显现出大家气象。她这个时期的诗学观与陶渊明相类似,抒发真情实感,追求率真自然,不讲苦吟炼字。
  第二章:中期或转变期:“不作寻常少妇愁”,介绍和分析陈小翠1931年至1940年间的旧体诗词创作和诗学观念。这个时期的陈小翠,其诗词创作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与早期相比均有较大的转变:从专注个人生活转向关注社会国家,从清新婉丽转向豪迈沉郁;创作功力大进,模仿痕迹减退,技巧更为圆熟。中期陈小翠的诗学观既有延续,也有变化。仍以“真”为诗歌最高标准,但要求作诗取材现实,风格以“微甘不腻”为佳。她论诗标举李白、王维,但实际创作更接近于社甫、陆游。
  第三章:晚期或成熟期:“箧里新诗泣鬼神”,介绍和分析陈小翠1941年至1966年间的旧体诗词创作和诗学观念。这个时期,陈小翠仍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但她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变故,因而自伤身世、怀念亲友的诗作明显增多,艺术风格比中期更为沉痛悲慨;创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挥洒自如,不论何种题材的作品,均饱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陈小翠晚年论诗标举杜甫、苏轼,学杜尽得其神髓,学苏则得其豪迈而失其旷达。主张作诗要不囿门户,安守清贫;诗歌风格应与时代情绪相一致;技巧上则追求句法浑成,留有余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