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研究:意愿、能力、行为
【6h】

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研究:意愿、能力、行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理论支持

1.需要层次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3.沟通理论

四、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现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意愿的现状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能力的现状

1.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自助能力不足

3.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4.就业能力不足

5.独立性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行为的现状

1.难以获得勤工俭学岗位

2.难以坚持勤工俭学

3.难以平衡勤工俭学与学习等方面的关系

五、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归因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意愿的因素

1.家庭因素对自我救助意愿的影响

2.学校因素对自我救助意愿的影响

3.资助体系的建立对大学生自助意愿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能力的因素

1.自我救助意识对自我救助能力的影响

2.学校因素对自我救助能力的影响

(三)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行为的因素

1.自我救助意识对自我救助行为的影响

2.大学生自身的素养对自我救助行为的影响

六、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若干建议

(一)激发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意愿

1.对自我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确立合理的目标

3.对自我进行积极主动的调节

4.完善与超越自我

(二)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能力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重视和开展能力教育

3.重视和开展心理“扶贫”工作

4.积极构建就业支持体系

(三)促成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行为

七、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文明转型的持续深入,大学生弱势群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其自我救助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自身、其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一旦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必然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的公平和高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和社会有义务关注这类群体,并给予其必要的救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和家庭救助,更需要大学生的自我救助。目前,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国未来在世界舞台的地位,青年强则中国强。为了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世界竞争,大学生的自我救助已经突显的越发重要,也受到了国家的极大关注。查阅已有的文献,发现以前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的是国家的救济,辅之以社会救助和家庭救助,随着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数的增加,救助弱势大学生越来越让政府、社会和家庭感到力不从心,大学生自我救助将显得越发重要。
  论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访谈资料的梳理,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在自我救助意愿、能力和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了这些不足产生的根源,从而针对这些不足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经过本研究可以让大学生弱势群体对自我救助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当再次遭遇困境时,能积极的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曹芳红;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梅志罡;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青少年;
  •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大学生弱势群体; 自我救助;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2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