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花菜桃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6h】

青花菜桃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前言

1青花菜的栽培概况及其主要病虫害

1.1青花菜的栽培概况

1.2青花菜的主要病虫害

2蚜虫的研究进展

2.1气候因子对蚜虫种群的的影响

2.2天敌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3水肥管理措施对蚜虫为害的影响

2.4植物次生物质对蚜虫的影响

2.5蚜虫的抗药性研究

第一章为害青花菜的桃蚜种群及其天敌动态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为害青花菜的蚜虫种类

2.2蚜虫天敌种类

2.3青花菜桃蚜自然种群数量变动

2.4桃蚜在其它寄主上的数量

2.5青花菜田间桃蚜种群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关系

第二章寄主植物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桃蚜对寄主的取食选择性试验

1.2不同寄主种类对桃蚜存活和繁殖的影响试验

1.3青花菜品种对桃蚜生产发育、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桃蚜对寄主的选择性

2.2不同寄主植物对青花菜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3不同青花菜品种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三章施肥水平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天敌六斑月瓢虫对青花菜桃蚜的控制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 Holling-Ⅱ型模型

2结果与分析

2.1六斑月瓢虫对青花菜桃蚜的捕食效应

2.2六斑月瓢虫对桃蚜功能反应的参数值

第五章非食嗜性乙醇植物提取物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青花菜桃蚜的忌避作用

2.2.非嗜食性植物提取物对青花菜桃蚜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2.3非嗜食性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青花菜桃蚜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

第六章低毒杀虫剂对青花菜桃蚜种群的控制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为害青花菜的主要蚜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1.2环境因子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

1.3非嗜食性植物提取物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

1.4低毒杀虫剂对桃蚜种群的控制作用

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青花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青花菜桃蚜害发生日趋严重。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容易使桃蚜产生抗性。为掌握青花菜桃蚜发生规律,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本研究在对广东佛山青花菜种植区桃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环境因子中气温及天敌因子与青花菜桃蚜种群的关系;应用试验种群生命周期表方法,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青花菜品种对桃蚜存活和繁殖的影响,及桃蚜对寄主的选择和迁移规律;研究了捕食性天敌六斑月瓢虫、品种、施肥水平对桃蚜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作为筛选和评价的指标,从19种非嗜食性植物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出对桃蚜有较好驱避作用和产仔抑制作用的乙醇提取物;研究了几种低毒杀虫剂对桃蚜大田种群的控制作用;提出综合防治的措施。主要结果如下: 1.危害青花菜的蚜虫有两种:桃蚜和萝卜蚜;以桃蚜为优势种,萝卜蚜所占比例较少。桃蚜可以在青花菜、小白菜等作物上互相转移为害。无翅蚜是为害青花菜的主要种群。温度影响桃蚜种群数量变动,9月、10月份,平均温度较高,青花菜上桃蚜数量较少,11月上中旬,平均温度比较适合蚜虫生长发育,桃蚜种群数量快速增长,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桃蚜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气温骤冷,蚜量有所下降。 2.天敌六斑月瓢虫对青花菜桃蚜有一定的捕食功能,六斑月瓢虫捕食量与猎物关系,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六斑月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桃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逐渐增多,3龄以上幼虫及成虫对桃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力。 3.不同品种青花菜(福绿、早青二号、日本旺绿)的营养成分,可以影响桃蚜寻找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并且影响桃蚜的生长和生殖。实验结果表明,营养成份总糖、还原糖、蔗糖、蛋白质、脯氨酸和叶绿素与种群数量相关显著。 4.以作用因子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福绿青花菜种群趋势指数最大,有利于桃蚜种群数值增长,其次为日本旺绿,早青二号最少;若以福绿青花菜为标准品种,其干扰控制指数为1.000,则日本旺绿和早青二号分别为0.993和0.202。 5.不同的施肥水平对青花菜桃蚜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在生长前期、在座莲期、收获期以低氮高磷低钾低硼肥料组合处理,桃蚜的数量最少,结球期,低氮中磷低钾低硼肥料组合处理,桃蚜的数量最少;故此,低氮高磷低钾低硼,有利于抑制桃蚜种群数量增长。 6.进行了乙醇植物提取液对青花菜桃蚜的影响研究。供试的19种植物提取物有16种对青花菜桃蚜有一定的忌避作用。有17种可降低有翅成蚜的繁殖忌避指数,桃蚜干扰作用指数IIPC<1的植物有17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勒杜鹃、辣椒、马齿苋、蓖麻对桃蚜的自然种群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单独使用马齿苋的蚜量变动系数较低;勒杜鹃与马齿苋、辣椒与马齿苋混用、马齿苋与蓖麻混用的组合效果比较好。 7.在大田选用阿维菌素1.8%乳油、蚜虱灭10%WP和蚜虱蓟净1.8%EC三种杀虫剂处理,药后1d,各处理对青花菜上桃蚜的防效较低。药后3d,蚜虱灭1000倍液、蚜虱蓟净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处理。药后10d,蚜虱灭、蚜虱蓟净处理的桃蚜数量仍保持很低密度,防效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