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省高校中国风健身舞参赛现状的调查研究
【6h】

湖北省高校中国风健身舞参赛现状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风健身舞推出的背景

1.1.2 调查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中国风健身舞综述

1.4 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1 传承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1.4.2 广泛吸收多元文化,使健身项目发展更全面

1.4.3 使体育运动更贴近群众,受众更广泛

1.4.4 高校环境利于中国风健身舞的开展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分析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湖北省高校中国风健身舞的参赛现状

3.1.1 湖北省“十一届大运会”中国风健身舞的参赛情况

3.1.2 湖北省高校学生对中国风健身舞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3.1.3 中国风健身舞参赛高校的教学情况

3.1.4 中国风健身舞参赛高校的师资情况

3.1.5 参赛学生对中国风健身舞各项套路的喜爱度

3.1.6 湖北省“十一届大运会”中国风健身舞比赛结果分析

3.2 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参赛及开展存在的问题

3.3.1 湖北省高校师生对中国风健身舞的认知、认可度不够

3.3.2 中国风健身舞缺乏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3.3.3 师资匮乏

3.3.4 项目套路、比赛规程有待完善

3.4 湖北省高校提高中国风健身舞参与度的建议

3.4.1 加强宣传,深入高校,提升受众知晓度、认可度

3.4.2 中国风健身舞教学体系和大纲模型(见附录2)

3.4.3 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3.4.4 优化项目套路

3.4.5 完善比赛规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风健身舞是2013年8月推出的一项全新、原创的健身项目,兼有体育与民族舞蹈的特点,并作为一项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成为高校健美操与艺术体操的有机补充,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本文以湖北省“十一届大运会”的相关参赛数据为主要研究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教师和裁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次比赛的参赛人次、师生对中国风健身舞及其各舞种的认知和喜爱度、高校实际开展中国风健身舞的教学情况、师资情况等;同时对参与本次比赛的主要教师和裁判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在开展中国风健身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未开展该项目的具体原因、教师对开展中国风健身舞的意见和建议等,以此了解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参赛的现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湖北省高校师生对中国风健身舞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喜爱度,推出近2年来已有11所高校的400余人次参与该项目的学习及比赛,且参赛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宣传,高校师生对其缺乏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
  3.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暂未确定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未能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引入体育课堂。
  4.师资欠缺,集中表现在教师对该项目理论认知不足,对相关形体、身韵、民族元素的掌握不够。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用健美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动作操化。
  5.项目套路不够完善,整体风格更适合女性学习,广场健身舞较为老龄化。
  6.中国风健身舞比赛规程尚有欠缺,没有自编项目,限制了选手的发挥;分组应进一步考虑选手水平的差异化。
  针对以上问题,拟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中国风健身舞在湖北省高校的宣传,充分明确并重视其地位。以教师为突破口,并通过社团、运动会、俱乐部、民族教育活动等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平时教育中。
  2.将中国风健身舞作为一门独立选修课进入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并逐步向专修和普修课过渡。
  3.对湖北省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加强理论认知和形体、身韵、民族元素等基础练习,提升教学能力;展开教学比赛和裁判选拔,提升教师竞争意识和自学能力。
  4.完善项目套路,增加民族健身舞舞种,尤其是风格较为男性化的舞种;广场健身舞更适合依托社会体育来开展。
  5.改进比赛规程,增加自编团体和个人项目,并对其规则进行明确限定;将音乐院校与体育院校、普通院校分开设组;丰富奖项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