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戒毒人员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
【6h】

戒毒人员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药物渴求的文献综述

2.1.1 渴求感及药物渴求的含义

2.1.2 渴求感的测量与评估

2.1.3 渴求感的影响因素

2.2 家庭亲密度的文献综述

2.2.1 家庭亲密度的概念

2.2.2 家庭亲密度的测量

2.2.3 家庭亲密度的影响研究

2.3 家庭亲密度与物质成瘾的关系研究

2.4 自我控制的文献综述

2.4.1 自我控制的概念

2.4.2 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

2.4.3 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

2.5 应对方式的文献综述

2.5.1 应对方式的概念

2.5.2 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3 问题的提出

3.1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3.2 问题的提出

3.2.1 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的关系

3.2.2 自我控制对家庭亲密度、药物渴求的中介作用

3.2.3 应对方式对家庭亲密度、药物渴求的调节作用

4 研究一 戒毒人员工药物渴求及相关变量的特点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被试

4.2.2 测量工具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量表信效度检验

4.3.3 各变量的总体状况分析

4.3.4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检验

4.3.5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药物渴求的关系

5 研究二 家庭亲密度对药物渴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3 数据分析及结果

5.3.1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5.3.2 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5.3.3 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检验

6 讨论

6.1 各变量的总体状况分析

6.2 各变量人口统计学分析

6.3 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的关系分析

6.4 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分析

6.5 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众多明星吸毒事件的陆续曝光,禁毒和戒毒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戒毒成效并不理想,高复吸率反映了当前戒毒工作的困境。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现象描述,缺少对药物渴求以及成瘾行为深层次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对积极概念的关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家庭亲密度和积极概念角度出发,采用问卷法,以湖北省的801名强制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一,通过比较家庭亲密度、药物渴求、自我控制、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考察戒毒人员的药物渴求及其相关变量的特点。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药物渴求、自我控制、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整体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男性的家庭亲密度和药物渴求都显著低于女性,积极应对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但二者都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的自我控制也要显著高于女性;戒毒人员的药物渴求在年龄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18岁以下渴求较高,18岁以上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已婚者和有18岁以下子女者具有最低的药物渴求水平;学历越高,戒毒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积极应对就越高,药物渴求和消极应对就越低;无业群体在药物渴求和积极应对上具有最差的表现;药物渴求在毒品使用类型上表现为传统毒品>混合使用>新型毒品,混合使用者在自我控制上表现最差;药物渴求随着戒毒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其中,戒毒次数、年龄、性别、毒品使用类型、文化程度对药物渴求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研究二,考察了家庭亲密度对药物渴求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对药物渴求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越低,戒毒者的药物渴求水平就越高;自我控制在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家庭亲密度与药物渴求水平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高积极应对倾向条件下,家庭亲密度对戒毒者药物渴求水平的负向预测作用会减弱,而消极应对在家庭亲密度与戒毒者药物渴求水平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最后,针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戒毒理论探索和戒毒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