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共治:老旧商圈治理的新探索——基于福建省厦门中山路商圈的个案研究
【6h】

多元共治:老旧商圈治理的新探索——基于福建省厦门中山路商圈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核心概念

(一)多元共治

(二)商圈

四、商圈简介

第二章 多元共治产生的背景

一、辉煌的历史

二、困境的产生

第三章 破解困境的探索

一、强政府的诞生

二、政府的拉力

(一)街景改造

(二)业态调整

(三)交通改造

(四)文化彰显

第四章 多元共治的开展

一、引入企业,开启共治进程

(一)新困境的显现

(二)鑫中华投资公司的诞生

(三)鑫中华的探索

二、成立商会,培育自治力量

(一)新需求的产生

(二)商会的诞生

(三)商会的力量

三、居民参与,构建多元格局

(一)居民的苦恼

(二)迟来的福音

四、党委牵引,一核多元的形成

(一)现实的需求

(二)商圈党委的诞生

(三)党委的穿针引线

五、多元共治,治理力量的整合

(一)民主议事机制的形成

(二)内外兼修的发展策略

(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一、微观分析:商业聚落有效治理的因素探析

(一)统一的秩序是商业聚落有效治理的制度起点

(二)参治主体的代表性是治理有效实现的基础因素

(三)参治主体的时效性是治理有效实现的动态保障

二、宏观建构:“整体秩序稳定”与“个体利益实现”的矩阵建立

三、结语:研究价值与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治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目前对于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多受制于行政区划的限制,主要集中于功能较为单一的小区或者村庄,而对于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生态系统更加庞杂的商圈等的治理创新,却鲜有人研究。
  厦门市中山路商圈,自上世纪20年代中山路开路以来,就成为了厦门的核心商圈,引领着厦门的商业发展。但是,由于中山路商圈在行政上分属于三条街道,随着商家的与日俱增,中山路商圈渐渐显现出业态紊乱、管理无序等问题,面对出现的治理困境,厦门市政府积极调整行政区划,通过三街合并,统一了商圈行政执法权,强化了商圈管理,为商圈发展提供统一稳定的制度和秩序基础;随后,政府的管理出现了公共领域失灵的状况,基于市场规律的商业化事务使得行政化的政府在处理时显得捉襟见肘,新成立的中华街道积极调整理念,秉着以街养街的理念,成立了鑫中华投资公司,专事商圈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将市场的事情交给企业来处理;政府与鑫中华的强大,让商家们感觉到了压迫与威胁,商家们自发组建了商家自治联盟,参与商圈治理,维护商家利益;在此基础上,商圈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建立了全市首个商圈党委,在各方主体之间协调,从而使得多方治理主体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套多元议事、协商共治的制度规范。通过激发不同主体的活力,政府、企业、个体以及党充分参与到商圈的共建共治中来,依次克服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政社失衡、政出多门等问题,层出的治理困境得到了有效缓解与改善。中山路商圈,集商贸、休闲、旅游、居住功能于一身,其组织构成复杂多样且流动性高,其治理难度远高于主要体现居住功能的社区或者村庄,因此对于兼具多元性和动态性特点于一身的中山路商圈的治理经验研究,不仅对于其他商圈的治理具有启发意义,其内在运行逻辑,对于村庄、社区等其他生态系统相对简单的治理单元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