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交网站(QQ空间)的梦的分享对日常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6h】

基于社交网站(QQ空间)的梦的分享对日常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梦的分享现象

1.1.2 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的兴起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一般的自我表露

2.1.1 自我表露的定义

2.1.2 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

2.1.3 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4 自我表露的相关理论

2.2 一种特殊的自我表露——梦的分享

2.2.1 梦的分享的概念

2.2.2 梦的分享的影响因素

2.2.3 梦的分享的作用

2.2.4 梦的分享的研究方法

2.3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

2.3.1 社交网站在自我表露中的应用

2.3.2 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

2.3.3 网络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4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2.4.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2.4.2 研究构想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工具

3.2.2 研究人员

3.2.3 实验设计

3.2.4 实验程序

3.2.5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实验操纵检验

3.3.2 梦的分享水平对日常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分析

3.3.3 分享梦的文本量化分析

3.4 讨论

3.4.1 基于社交网站的低水平梦的分享的两面性

3.4.2 基于社交网站的梦的分享对心理健康无改善作用

3.4.3 梦的情绪对日常情绪的预测作用

3.4.4 基于社交网站的梦的分享文本内容差异

3.4.5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梦的分享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只有短暂的研究历程。研究发现梦的分享能使人获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站几乎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自我呈现或自我表露是人们在社交网站上的主要活动,对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内容聚焦于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事件、态度和情感上,而梦的分享可能是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的一部分,特别是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梦的在线分享很可能作为梦的分享爱好者的便捷选择,却还未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将梦的分享置于社交网站这一平台上,拟探讨基于社交网站的梦的分享对日常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验证梦的分享和网络自我表露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三水平(高分享组,低分享组,控制组)被试间设计,对9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历时30天(每天5~10分钟)的梦的QQ空间分享实验干预,期间采用情绪自评量表评估每日的日常情绪,实验前后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施测。根据被试30次的情绪自评量表得分,以及心理健康后测问卷上的得分(控制前测问卷各变量水平)考察实验干预的效果,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一元协方差分析。使用文心文本编码软件对梦的分享文本报告进行词汇比率分析,并探讨梦的分享水平对梦的分享文本语言特征的影响;考察梦中的情绪与日常情绪之间的关系,验证梦的连续性假设。
  结果表明:(1)相比于控制组,低分享组在任一时间段体验到较少的正性情绪,分享梦持续进行到19~24天内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绪;高分享组在任一时间段体验到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2)基于社交网站的梦的分享对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3)梦的回忆水平会影响分享梦的数量,没有发现梦的分享水平对分享梦的数量的作用。(4)相比于低分享组,高分享组使用更多的副词和多用途词,更少的第一人称复数代名词、社会历程词、性词、宗教词、延续时态标定词、相对词和空间词;相比于女生,男生的分享梦使用更少的代名词、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单数代名词、社会历程词、听觉词和死亡词;相比于理科生,文科生的分享梦使用更少的副词、连接词、暂定词、确切词、排除词和赘词,更多的生气词。(5)梦中的情绪会影响日常情绪,对梦的情绪的认知起中介作用。
  文末提出了本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限制,以及未来可持续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