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生-依附”:路桥建设业工地生产政体研究——基于S市两个施工工地的田野调查
【6h】

“共生-依附”:路桥建设业工地生产政体研究——基于S市两个施工工地的田野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回顾

1.包工制度的文献回顾

2.建筑业工人微观工作生活实践的文献回顾

一、中国路桥建设业工地生产现场的表征与实质

(一)研究议题:工地生产政体模式的形塑

(二)研究方法

(三)劳动过程理论综述

1.劳动过程研究的奠基:马克思的“控制”命题

2.劳动过程理论的形成:布雷弗曼的“去技术化”命题

3.劳动过程理论的复兴:布洛维的“制造甘愿”与“生产政体”

4.劳动过程理论的新进展:主体的“多样性”分析

(四)生产政治理论综述

1.国外生产政治理论经验:“强制”与“同意”相结合

2.中国生产政体理论经验:在国家与市场之中

二、路桥建设业工地的劳动过程景观

(一)调查地点简介

1.SY市城乡公路施工项目运作情况简介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二)包工头日常管理策略分析

1.劳动力维持:“三位一体”

2.劳动力分工:“差异化分工”

3.工人工资发放:“双轨制”

4.居住安排:“双层区隔”

三、“共生-依附”型生产政体的形成

(一)“共生与依附’’:工地生产政治经验的新常态

1.共生与依附概念的提出

2.“共生-依附”式关系是如何可能的

(二)“共生-依附”型政体形成的个体及结构性条件

1.农民工差异化的人力资本

2.关系网络充斥的劳动力市场

3.社会身份区隔

4.工地弹性的工作组织方式

5.进退两难的城乡处境

四、“共生-依附”型生产政体的运作

(一)工地政体的运作机制

1.维持和拓展劳动力

2.非正式约束

3.生产忠诚

4.分化抗争

(二)共生-依附模式的效果

1.内部关系强化

2.外部关系巩固

五、抗争:共生的破裂与依附的强化

(一)共生的破裂

(二)依附的强化

(三)关系的相互转化

1.共生向依附转化

2.依附向共生转化

六、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运用劳动过程理论的分析范式,通过在湖北S市两个路桥建设工地一个多月的田野参与式观察,本研究试图对路桥建设工地的微观政治做整体性把握,提出路桥建设工地上形成了“共生-依附”式的生产政体。
  路桥建设业的工地,是一个独立的微观政治场域,其中形塑了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共生”、“依附”的双重关系模式,而外部的国家、市场力量无法对工地场域内部的互动关系模式施加直接影响。
  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提出了工地生产政体的研究议题,然后对调查所采用的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法进行简要说明,最后回顾了劳动过程理论、生产政体理论的历史脉络、分析面向,以及最新的理论进展。
  第二部分首先大致介绍了本研究的田野调查现场及调查对象的主要情况,然后重点从四个维度分析了路桥建设工地现场包工头的管理策略。认为包工头通过劳动力维持“三位一体”、“差异化分工”、工资发放“双轨制”以及工人居住安排“双重区隔”的管理策略,强化了不同类型工人之间的区隔,构建了一个集内部工人(核心工人、核工介绍工人等)与外部工人(借调工人、专业施工队)于一体的工地生产共同体。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工地生产共同体中“共生-依附”型生产政体的形成机制。首先从定义的角度分析了工地“共生-依附”型生产政体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其次重点分析了生产政体形成的个体及结构性条件:(1)农民工差异化的人力资本;(2)关系网络充斥的劳动力市场;(3)社会身份区隔;(4)工地弹性的工作组织方式;(5)进退两难的城乡处境。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共生-依附”型生产政体的运作机制。认为工地政体藉由同乡网络和业缘关系的交织,发挥着维持和拓展劳动力、非正式约束、生产忠诚、分化抗争的作用。而“共生-依附”式工地政体的形成,又使得工地上原本建立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得以巩固和再生产。
  第五部分主要考察了工地中差异化的抗争模式。指出处于不同关系模式下的包工头与工人的抗争模式是不同的,总体呈现出激烈和温和两种走向,即共生的破裂与依附的强化。此外,包工头与工人间的共生与依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共生关系和依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最后对路桥建设工地的“共生-依附”式生产政体做了总结概括,提出了对于主流的“专制”与“霸权”理论体系的再思考。并指出本研究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