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电影记者形象建构研究
【6h】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电影记者形象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电影建构记者形象的类别

第一节 形象正面的记者

一、社会的瞭望者

二、真相的探索者

三、大众的守护者

四、现实的记录者

第二节 形象负面的记者

一、利益至上的谋私者

二、超越法理的“审判者”

三、冷漠记录的旁观者

四、虚假新闻的杜撰者

第三节 形象中立的记者

一、采访权困境下的记者

二、职业与道德博弈下的记者

三、展现私生活的记者

第二章 电影对记者形象的三重建构

第一节 电影对现实记者形象的真实再现

一、职业素养的再现

二、职业现状的再现

三、职业失范的再现

第二节 电影对现实记者形象的合理加工

一、记者形象的典型化

二、戏剧冲突的强化

第三节 电影对现实记者形象的歪曲反映

一、被片面化的记者:人物建构维度单一

二、被弱化的女记者:男权主义审美期待下的女性

第三章 电影建构多元化记者形象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后的中国记者职业百态

一、记者职业身份的多维定位

二、记者社会身份的多维定位

第二节 商业资本冲击下的中国电影行业现状

一、投资商票房至上的要求

二、观众审美期待的诉求

三、导演自我意识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新闻业也出现新的变革。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中国电影为了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所选取的影片题材也日渐多样。此种背景之下.,开始有中国导演将目光投射于新闻行业之上,构建出不同工种、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新闻记者形象。虽然西方记者已成为电影的常见形象,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中的记者形象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浩如烟海。但在中国,对电影中的记者形象研究依旧寥若晨星。
  本文以中国电影中的记者形象的建构为考察对象,通过对经典记者电影进行文本分析和个案分析,在新闻传播学和电影学的学科交叉点上,探究记者形象建构的类别、与现实人物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形象形成的原因。
  在绪论中,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影与新闻二者之间的联系,阐释电影和新闻是对现实社会的能动反映;随后简要分析了电影建构人物形象的种种方式;最后总结了电影和新闻给整个社会文化建构带来的影响。
  第一章是对中国电影中的记者形象性质分类。本文将其分为“正面形象”、“负面形象”和“中立形象”三个类别,并结合具体电影进行文本分析,从不同电影的情节叙事入手,探讨电影建构不同记者形象的方法与目的。
  第二章将电影中的记者与现实中的记者作形象对比分析。本文通过“真实再现”、“合理加工”和“歪曲反映”三个层面,剖析电影中记者与现实中记者形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和电影学相关理论,对种种电影人物建构模式和意义进行归类分析。
  第三章分别从新闻业和电影业现状分析记者形象多元化的根源。意识来源于物质,意识又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因此,现实记者身份定位的多样化决定了电影中记者人物建构的多元化。然而,电影中记者人物建构不是单纯地反映现实,它还受着资本、观众、导演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可见,中国电影里记者形象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既是我国当前电影业日臻繁荣的必然表现,也体现出作为源自现实的艺术,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能动过程。本文亦借此开辟出从电影学角度看待新闻行业生态的新视角。

著录项

  • 作者

    肖洁;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孟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记者;
  •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闻记者; 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