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问句“不也就X(吗)?”的多角度研究
【6h】

反问句“不也就X(吗)?”的多角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述评

1.1.1 现代汉语反问及反问句研究概况

1.1.2 “不也就X(吗)?”的相关研究

1.1.3 与“也就”相关的研究

1.1.4 研究述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拟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不也就X(吗)?’’构成分析

2.1 常项“不”

2.1.2 “不”在反问句中的作用

2.2 常项“也’’

2.2.2 “也”表示主观情态

2.3 常项“就”

2.3.2 “就”表示限定

2.4 变项“X”

2.4.1 名词性结构

2.4.2 动词性结构

2.4.3 形容词性结构

2.5 疑问语气词“吗’’

2.5.1 “吗”的省略

2.5.2 “吗”与“嘛”“么”

2.6 小结

第三章 “不也就X(吗)?”语义分析

3.1 变项X对结构语义的影响

3.1.1 X表示可达成义

3.1.2 X具有主观小量义

3.2 反问句结构对X语义的影响

3.2.1 词语意义的突显

3.2.2 词语意义的选择

3.3 “不也就X(吗)?”结构语义

3.3.1 语表与语义的关系

3.3.2 具有提醒义

3.3.3 具有看轻义

3.4 小结

第四章 “不也就X(吗)?”语用分析

4.1.1 否定劝说类

4.1.2 确认强调类

4.1.3 不满辩驳类

4.1.4 轻视不屑类

4.2 语用价值

4.2.1 诱导性

4.2.2 隐涵性

4.2.3 礼貌性与不礼貌性

4.3 小结

第五章 与“不就X(吗)?”的比较

5.1 两种旬式的相同之处

5.2 两种句式的不同之处

5.2.1 两者表意侧重点的差异

5.2.2 两者前提成分的差异

5.2.3 两者感情态度的差异

5.2.4 两者表主观小量的差异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反问句是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句型,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们围绕反问句辛勤耕耘,不论是宏观角度的研究,还是微观角度的研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立足三个平面,对反问句式“不也就X(吗)?”展开讨论。本文将从以下六章来阐述:
  第一章:总结学界已有的对反问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不也就X吗?”相关的句式研究上,另外就学者们对反问句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要点和依据。
  第二章:将“不也就X(吗)?”的各个组成部分展开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反问句中的常项“不”在句中用来表示非否定,将其与否定副词“没”“没有”进行对比,由以得出“不”在反问中具有重要作用。然后,反问句中的常项“也”能够表示客观类同和主观情态。其次,围绕常项中的“就”能够表关联、限定的功能对其在句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再次,分析反问句中的变量X的类别。最后,讨论反问句中的句末语气词“吗”的省略情况及其与相关语气词“嘛”“么”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从语义角度分析“不也就X(吗)?”。首先,对变项X的语义特点进行提取概括,分析不同语义的X对反问句式的影响。其次,分析反问句式对X入句情况的限定。最后,根据语料总结反问句所表示的意思,并抽像出整个句式表达的语义。
  第四章: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不也就X(吗)?”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在语用功能上,该反问句式具有表示否认劝说、强调确认、不满辩驳、轻视不屑的功能。在语用价值上,这一反问句式具有诱导性、隐含性,同时兼具礼貌性和不礼貌性的特点。
  第五章:将“不也就X(吗)?”反问句与“不就X(吗)?”反问句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语表形式上的相似性使得它们存在相同之处: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强调肯定的意思,可以在条件句中表示提醒,可以用来表示主观小量,都有表示辩驳、不屑、强调这些语用功能。这些相同点让它们在语法层面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副词“也”用法功能的多样性让它们在语义上存在细微却不能忽视的差异。
  第六章:总结概括全文研究得出的认识和结论,并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