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社旗方言代词研究
【6h】

河南社旗方言代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社旗方言及其研究概况

1.1.1 社旗方言

1.1.2 研究概况

1.2 代词研究概况

1.2.1 普通话代词研究概况

1.2.2 方言代词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3 语料来源

1.3.4 体例说明

第二章 社旗方言的人称代词

2.1 人称代词的类型

2.2 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

2.2.1 三身代词

2.2.2 非三身代词

2.3 人称代词的其他用法

2.3.1 人称代词的换用

2.3.2 人称代词的泛指

2.3.3 人称代词的虚指

2.4 人称代词的特点小结

第三章 社旗方言的指示代词

3.1 指示代词的类型

3.2 指示代词的基本用法

3.2.1 指代人或事物

3.2.2 指代处所或方位

3.2.3 指代时间

3.2.4 指代方式、性状

3.2.5 指代程度、数量

3.3 指示代词的其他用法

3.3.1 指示域的扩展和引申

3.3.2 指示功能的扩展和虚化

3.4 指示代词的特点小结

第四章 社旗方言的疑问代词

4.1 疑问代词的类型

4.2 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

4.2.1 谁[(s)ei31]

4.2.2 哪[na55]

4.2.3 啥[(s)a31]

4.2.4 咋[tsa55]

4.2.5 多[tuo31]

4.2.6 几[t(c)i55]

4.3 疑问代词的其他用法

4.3.1 反诘

4.3.2 任指

4.3.3 游移指

4.3.4 虚指

4.4 疑问代词的特点小结

第五章 社旗方言代词的篇章功能

5.1 篇章分析中的代词

5.2 相关概念和术语的界定

5.2.1 篇章

5.2.2 回指

5.3 人称代词“他/口[(n)iε42]”的篇章回指功能

5.3.1 “他/口[(n)iε42]”的所指类别

5.3.2 “他/口[(n)iε42]”的篇章回指特点

5.3.3 “他/口[(n)iε42]”的篇章回指小结

5.4.1 “这/那”的所指类别

5.4.2 “这/那”的篇章回指特点

5.4.3 “这/那”的篇章回指小结

5.5 指示代词“这/那”的篇章连词功能

5.5.1 “那”连词化过程分析

5.5.2 “那”连词功能的特点

5.5.3 “这”的连词化倾向

5.5.4 “这/那”的连词功能小结

5.6 社旗方言代词篇章语料数据库的建设

5.6.1 方言语料的搜集和整理

5.6.2 方言语料的标注

5.6.3 参数的提取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方言代词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成果颇丰。只是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河南社旗方言代词的专题研究,因此本文以社旗方言代词为研究对象,以“方—普—古”比较为研究思路,对社旗方言代词系统作出全面描写和重点展示。同时,将视角从句法层面扩展到篇章层面,以大量真实自然的方言会话为语料,详细探讨社旗方言代词在口语篇章中的指代规律和衔接功能。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社旗方言及其研究概况,其次从普通话和方言两个角度梳理汉语代词的研究成果和内容,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并说明语料来源和文章体例。
  第二章为社旗方言人称代词研究。首先介绍人称代词的形式和类型,其次从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两个方面描写其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功能,必要时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近代词作对比;最后介绍人称代词的三种特殊用法:换用、泛指和虚指。这一章的方言特色代词研究包括“我/俺”对比、“□□[(n)iε42]”和“人家/他”对比。
  第三章为社旗方言指示代词研究。首先介绍指示代词的形式和类型,其次根据不同的指代意义类型进行描写,注重对用法相近的代词作内部区分,与普通话对比,必要时联系古代汉语探究语源。最后指出“这/那”在指示域上由空间范畴到时间、心理范畴的扩展,以及由指示功能扩展出的作定冠词等其他非指代用法。
  第四章为社旗方言疑问代词研究。首先介绍疑问代词的形式和类型,其次根据基础词形的不同,将疑问代词系统分为“谁”等六大类,每类内部按照询问对象的不同进行描写。最后总结了疑问代词的四类非疑问用法。
  第五章为社旗方言代词篇章功能研究。通过自建方言代词篇章语料库,对比考察代词“他/□[(n)iε42]”和“这/那”。首先对所指类别进行归纳;其次通过词频统计,分析“他/□[(n)iε42]”回指时的句法倾向;测算回指距离(延续性);总结先行语的回指制约。统计“这/那”两类回指的频率分布;归纳其回指事件时,对于篇章上下句语义关系的表达;分析“那”篇章连词功能等。研究过程中,还将“他”回指延续性、“这/那”不对称性等与普通话对比,运用可及性理论解释方普差异原因。
  第六章为结语。分别从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总结社旗方言代词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同时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