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
【6h】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启示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3.1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1.3.5 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2.1 纠纷和纠纷解决解决机制的概念

2.2 我国农村纠纷的现状考量

2.2.1 农村纠纷的类型界定

2.2.2 农村纠纷的特征分析

2.2.3 农村纠纷的原因探究

2.2.4 农村纠纷的功能定位

2.3 我国现实中农村纠纷解决方式

2.3.1 新时期我国农村多种纠纷解决方式

2.3.2 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2.4 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困境

2.4.1 主体层面:各类纠纷解决主体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责任

2.4.2 方式层面:资源配置不合理,重“非诉解决”轻“诉讼解决”

2.4.3 制度层面: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缺乏协调统一,效率低下

2.4.4 效果层面:国家法和民间社会规范有冲突,纠纷解决效果差

第三章 国外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考察

3.1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概况

3.1.1 美国:诉讼和自力救济融洽共存的纠纷解决机制

3.1.2 英国:以司法诉讼为中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3.1.3 德国:以起诉前强制调停制度为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

3.1.4 日本:司法与ADR互促互补的协调性纠纷解决机制

3.2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理论研究

4.1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和外延

4.2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4.2.1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4.2.2 权利救济自由理论

4.2.3 社会秩序平衡理论

4.2.3 农民权益保护理论

4.3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现实条件

4.3.1 农村纠纷解决需求的多元化

4.3.2 农村纠纷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

4.3.3 农村社会主体关系的多元化

4.3.4 农村纠纷解决方法手段的多元化

4.4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原则

4.4.1 公平兼顾效率原则

4.4.2 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统一原则

4.4.3 自治和法治相结合原则

4.4.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章 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构建

5.1 农村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5.1.1 树立以诉讼为最后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

5.1.2 发挥基层法院的司法纠纷解决功效

5.1.3 设立司法体系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5.1.4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

5.2 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5.2.1 鼓励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协商和解

5.2.2 建立以乡镇司法所为主体的调解制度

5.2.3 完善以仲裁机构为主体的仲裁制度

5.2.4 发挥以基层政府为主体的行政裁决作用

5.3 “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互动

5.3.1 诉讼与和解的衔接

5.3.2 诉讼与调解的衔接

5.3.3 仲裁与调解的衔接

5.3.4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通道——大调解

5.3.5 诉讼对非诉讼的保障和规范——司法审查

5.4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的配套机制

5.4.1 建立纠纷利益引导机制

5.4.2 健全纠纷防范预警机制

5.4.3 完善纠纷事后协调机制

5.4.4 强化纠纷监管保障机制

第六章 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思考

6.1 纠纷解决中主体作用的多元互动

6.1.1 国家:加强宏观政策扶持

6.1.2 司法机关:强化法律规范和执行力

6.1.3 行政机关:注重纠纷协调疏通

6.1.4 社会中间层:发挥农民利益的代表作用

6.1.5 农民:实现纠纷“防”和“治”的相结合

6.2 农村纠纷解决中方法模式的多元创新

6.2.1 探索以社区为载体的农村纠纷解决新模式

6.2.2 探索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的新发展

6.2.3 探索纠纷解决中法院调解的新方式

6.3 农村纠纷解决中规则层面的多元协调

6.3.1 在规则运用方面:如何处理国家法与民间社会规范的冲突

6.3.2 在规则整合方面:如何实现法治和自治的平衡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归结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样卷

附录2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学术活动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使农村这个乡土社会的纠纷也呈现出数量大幅递增,种类多样,内容纷繁复杂,纠纷主体更加多元化等新的特征。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只有维护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公平、有效地解决好农村纠纷,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而我国传统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转型时期农村纠纷的新形势,必须从各个方面做出调整和重建。同时由于新时期的我国农村社会既不同于传统的“乡土社会”,又不同于现代的“市民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纠纷解决方面,一方面,既要考虑到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和实际特点,充分利用其传统资源,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社会的“现代性”及其对国家司法的现实需要,完善司法建制,实现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最终构建出以司法介入作为最后保障的农村多元化解纷机制。本研究以此为思路,以实现农民权益保护,有效解决农村纠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注重实证调查,在分析农村纠纷的现状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建构进行了重点探索。
   首先,通过实证调研和案例访谈的方式,以湖北省为例对我国农村纠纷及其解决的现状进行了考察,主要从农村纠纷的类型、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功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着重考察了农村现有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存困境。
   其次,重点考察了以美、英、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国外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情况,通过对国内外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和实践情况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从而凝练出构建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经验启示。
   再次,通过对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权利救济自由理论、社会秩序平衡理论和农民权益保护理论的基础理论分析,以及对农村纠纷解决需求的多元化、纠纷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主体关系的多元化和纠纷解决方法手段的多元化等方面的现实条件分析,提出了构建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并从公平兼顾效率、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统一、自治和法治相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归结出构建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在对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之后,主要从诉讼、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配套机制的完善,以及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等方面对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具体的构建。提出要建立以诉讼为中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充分发挥基层法院的作用,结合农村实际特点设立小额诉讼程序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作用,加强诉讼对非诉讼的保障和规范,实行有效的司法审查。
   最后,在对构建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如何实现主体作用的多元互动、方法模式的多元创新和规则层面的多元协调进行了完善思考,着重分析了农村纠纷解决中如何处理好国家法和民间社会规范的冲突,以及更好地实现法治和自治的平衡。以此为依托最终实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