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地区农村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影响研究——以恩施市关村为例
【6h】

民族地区农村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影响研究——以恩施市关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综述

1.3.1 农村扶贫项目的相关研究

1.3.2 农村社区发展的相关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相关理论支持及核心概念界定

2.1.1 理论支持

2.1.2 核心概念界定

2.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2.1 研究思路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及不足

2.3.1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2.3.2 研究的不足

3 关村社区发展的基本概况

3.1 关村基本情况介绍

3.2 关村社区发展现状

3.2.1 社区发展概况

3.2.2 社区发展的“热”与“冷”

3.3 农村社区发展的思考

4 关村扶贫的现状调查

4.1 关村扶贫项目概括介绍

4.1.1 救济式扶贫

4.1.2 教育式扶贫

4.1.3 产业式扶贫

4.2 关村扶贫项目分析

4.3 关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渠道

4.4 村民对扶贫项目的认知和参与

4.4.1 村民对扶贫项目的需求

4.4.2 村民对参与的扶贫项目的认识

4.4.3 村民满意的扶贫项目

4.4.4 给社区带来变化的扶贫项目

4.4.5 村民参与扶贫项目的原因

4.5 扶贫项目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4.6 影响扶贫项目实施的因素分析

4.6.1 人力资本

4.6.2 社区有效互动

4.6.3 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4.6.4 社区的文化

4.6.5 社区共同的发展目标

4.7 关村扶贫项目的思考

5 结论

6 建议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任务,同时,社区发展及扶贫项目的有效进行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上,研究和讨论武陵山区某村的社区发展及扶贫项目的相关性,以功能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区发展模式为实践基础,对本社区现行的扶贫项目及社区发展模式提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为本社区民族地区农村的反贫困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论文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关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社区扶贫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梳理及分析;并以社区发展中出现的两大扶贫项目茶厂和苗寨的现状作为对比;在此基础上,厘清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两大现行的扶贫项目存在的差异;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从人文角度及情感角度更深层次的了解居民对扶贫项目及社区发展的看法,探讨社区扶贫项目对社区的发展效果;将社区发展促进与抑制的结果在扶贫开发项目上寻求答案;结合本社区的有效资源,以功能主义为理论支撑,以社区发展理论为实践基础,建议社区发展的新思路。笔者融入社区,参与观察社区发展,以调动社会分层中的各个阶层的社区居民共同发展社区的事务;使社区发展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合作及协助的方向,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社区内部资源优势,以社区外部资源为补充辅助,拟达到社区共同富裕的目标,并鼓励及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促使社区朝一个持续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调查发现在本社区发展过程中,依靠社区发展的理论观点,扶贫方式多元化地注入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及方向指引,但也会因“物”而异,只有采用合适的扶贫方式,才能使社区平稳而坚定地持续发展;社区的有效发展也会推动扶贫方式及扶贫项目的“新生”。笔者建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发居民的内部机制,成立维护居民利益的居民小组,并在对社区精英的引导及居民的广泛参与下的社区主导型发展模式,是实现扶贫项目与社区发展良好互动及影响的重要理论支撑。“外助内应、扶贫致富”的扶贫方针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扶贫、脱贫及奔小康的美好愿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