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木耳油疤病病菌寄主范围测定、品种抗病性评价和防治药剂筛选
【6h】

毛木耳油疤病病菌寄主范围测定、品种抗病性评价和防治药剂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食用菌病害的研究概况

1.1.1 竞争性病害

1.1.2 侵染性病害

1.1.3 生理性病害

1.2 食用菌病害诊断与鉴定技术

1.3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1.3.1 抗病品种的筛选

1.3.2 化学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栽培措施防治

1.4 毛木耳主要病害及其研究现状

1.4.1 毛木耳主要病害及其危害

1.4.2 毛木耳油疤病研究现状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试剂

2.1.4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油疤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验证

2.2.2 油疤病菌寄主范围的测定

2.2.3 培养特性观察

2.2.4 毛木耳不同品种对油疤病菌的抗性评价

2.2.5 几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疤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验证结果

3.1.1 油疤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3.1.2 油疤病病原菌形态的显微观察

3.1.3 病原菌的ITS序列扩增结果

3.1.4 病原菌的致病性验证

3.2 木栖柱孢霉寄主范围的测定

3.3 培养特性的测定

3.3.1 温度条件对毛木耳及木栖柱孢霉菌丝长速的影响

3.3.2 C源浓度及C/N对毛木耳及木栖柱孢霉菌丝长速的影响

3.3.3 pH对毛木耳及木栖柱孢霉菌丝长速的影响

3.3.4 光照条件对毛木耳及木栖柱孢霉菌丝长速的影响

3.4 毛木耳不同品种对油疤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3.4.1 平板对峙培养试验

3.4.2 室内菌袋品种抗病性评价试验

3.4.3 田间品种抗病性评价试验

3.5 杀菌剂毒力的测定

3.5.1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3.5.2 高温灭菌对杀菌剂杀菌毒力的影响

3.5.3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4.讨论

4.1 关于油疤病病原菌不同菌株致病性的分化

4.2 关于木栖柱孢霉的寄主专化性

4.3 关于毛木耳不同品种油疤病的抗病性

4.4 关于几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4.5 关于毛木耳油疤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一:ITS序列测序结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含有丰富的木耳多糖和适量的粗纤维,具有重要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我国福建、四川和河南等省广泛栽培。毛木耳油疤病是由木栖柱孢霉(Schtalidium lignicola)引起的病害,该病菌仅感染毛木耳菌丝体,而不危害其子实体,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大。本文对采自四川省什邡市、福建省漳州市和河南省驻马店市3个毛木耳主产地油疤病菌标本进行组织分离,获得了毛木耳油疤病3个分离菌株,对这3个菌株分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验证;比较了木栖柱孢霉与毛木耳菌丝培养特性,测定了油疤病菌的寄主范围,评价了毛木耳不同栽培菌株对木栖柱孢霉菌的抗性差异,探讨了几种杀菌剂对油疤病菌及毛木耳杀菌毒力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形态学及ITS测序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为木栖柱孢霉(Schtalidium lignicola),且3个菌株在菌丝、厚垣孢子、菌落等的形态特征、ITS序列同源性和致病性方面均显示高度的相似性,无明显的差异。
   ⑵木栖柱孢霉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11种木腐食用菌中,油疤病菌木栖柱孢霉只能特异性地感染毛木耳菌丝体,并产生典型的油疤病症状,但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香菇(Lentinula edode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茶树菇(Agrocybe chaxinggu)、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geesteran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和猴头(Hericium erinaceus)等食用菌菌丝均没有致病性,说明木栖柱孢霉对毛木耳具有明确的寄主专一性。
   ⑶从温度、pH、光照、C源浓度及C/N等因素分析比较表明木栖柱孢霉与其寄主毛木耳在培养特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木栖柱孢霉和毛木耳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均为25-33℃,最适温度为31℃;油疤病菌适宜生长pH范围为5-7,最适pH为6;毛木耳菌丝适宜生长pH为6-8,最适pH为7。在培养周期中,光照显著抑制油疤病菌及毛木耳菌丝的生长。在C/N比一定的条件下,油疤病菌及毛木耳菌丝生长最适C源浓度为6g/L;在C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油疤病菌最适宜C/N比为40∶1,而毛木耳最适C/N比无明显规律性。
   ⑷综合评价了毛木耳16个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抗油疤病的能力。在平板对峙培养中,木栖柱孢霉菌丝可直接覆盖并侵入到毛木耳所有供试菌株的菌丝中生长,在菌丝交接处无明显的拮抗线。在菌袋接种试验中,不同菌株的菌丝体上接种木栖柱孢霉后,病斑扩展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室内菌袋接种试验中的病情指数大小,筛选出抗油疤病能力较强的上海1号和APP61,在进一步田间抗病性测定中,上海1号、APP61抗病能力较弱,与其它品种抗性差异不显著,表明在田间适宜发病的环境中(湿度大,病原菌数量多),品种抗性表现不突出。
   ⑸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5%百菌清(WP)、50%咪鲜胺锰盐(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对木栖柱孢霉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306、0.332和0.601μg/ml。综合比较各个药剂的选择性指数(SD),最终筛选出75%百菌清(WP)和50%咪鲜胺锰盐(WP)两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75%百菌清(WP)热稳定性较差,常压灭菌后其杀菌活性显著降低。
   ⑹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按1∶800-1000倍进行药剂拌料,防治效果达到78.855%;以细土为介质将50%咪鲜胺锰盐(WP)按1∶250-500倍比例搅拌均匀进行病斑挖除处涂抹,均可有效地抑制培养料中油疤病菌感染或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7.5-93.7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