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豆粕为原料的大豆肽酶解工艺研究
【6h】

以豆粕为原料的大豆肽酶解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豆粕

1.1.1 豆粕的分类

1.1.2 豆粕的营养价值

1.1.3 豆粕的抗营养因子

1.2 肽

1.2.1 肽的概述

1.2.2 生物活性肽

1.3 大豆肽

1.3.1 大豆肽的理化性质

1.3.2 大豆肽的生物活性

1.3.3 大豆肽的应用

1.3.4 大豆肽的生产方法

1.4 酶解法

1.4.1 微生物发酵酶解法

1.4.2 直接酶解法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菌种

2.1.3 实验用酶

2.1.4 实验培养基

2.1.5 主要实验药品

2.1.6 实验试剂及体系

2.1.7 实验仪器

2.2 检测方法

2.2.1 蛋白酶酶活力的检测方法

2.2.2 粗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凯式定氮法)

2.2.3 肽含量的检测方法(TCA-NSI)

2.2.4 蛋白质降解程度的检测方法(SDS-PAGE)

2.2.5 低聚糖降解情况的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

2.2.6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

2.2.7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检测方法

2.3 实验步骤

2.3.1 豆粕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2.3.2 发酵毕赤酵母工程菌生产蛋白酶K

2.3.3 蛋白酶K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的测定

2.3.4 蛋白酶K酶活随时间变化的测定

2.3.5 蛋白酶K酶解豆粕工艺条件的优化

2.3.6 加热对蛋白转化率的影响

2.3.7 多酶混合酶解豆粕

2.3.8 酶解后样品低聚糖降解情况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豆粕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3.2 酶活力标准曲线的绘制

3.3 蛋白酶K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的测定

3.4 蛋白酶K酶活随时间变化的测定

3.5 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3.6 蛋白酶K酶解豆粕工艺条件的优化

3.6.1 加酶量对蛋白转化率的影响

3.6.2 底物浓度对蛋白转化率的影响

3.6.3 酶解时间对蛋白转化率的影响

3.6.4 正交试验结果

3.7 加热对蛋白转化率的影响

3.8 多酶混合酶解豆粕

3.9 酶解后样品低聚糖降解情况的检测

4 讨论

4.1 小结

4.2 大豆肽的检测

4.3 蛋白酶的选择

4.4 计划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豆肽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肽,因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高效的生物活性而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研究豆粕的酶解工艺,旨在生产出蛋白转化率较高的优质大豆肽,从而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食品与保健品行业,为绿色低碳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研究测定了豆粕的基本理化指标:豆粕的pH为6.65,粗蛋白含量为45.89%,三氯乙酸法测得其小分子蛋白(分子量小于10kDa)含量为1.46%。在此基础上,首先选用单一蛋白酶K进行酶解试验,分析表明:该蛋白酶K的最适作用pH为8,最适作用温度为50℃。50℃下,24h内酶活保存率为79%,表明其稳定性较好。单因素试验表明:加酶量100u/g,底物浓度10%,酶解时间24h时,蛋白转化率可达31%。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明:对蛋白转化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时间和底物浓度,其中加酶量对蛋白转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正交试验最优条件为底物浓度10%,加酶量120u/g,酶解时间30h,此条件下蛋白转化率可达41.47%。原料预处理试验表明:对豆粕进行蒸煮,蛋白转化率略有提高,3h加热处理后可达44.47%。多酶混合酶解豆粕的研究显示:多酶混合酶解较单一酶酶解效果更好,当中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分别添加100u/g,酶解24h时,蛋白转化率可达55.6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