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病原菌培养特性与化学防治研究
【6h】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病原菌培养特性与化学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双孢蘑菇概述

1.1.1 双孢蘑菇简介

1.1.2 双孢蘑菇的营养价值

1.1.3 双孢蘑菇栽培现状

1.2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概述

1.2.1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分布与危害

1.2.2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症状

1.2.3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病原茵

1.2.4 有害疣孢霉菌的传播与流行规律

1.2.5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试剂

2.1.4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病害样本的采集

2.2.2 病原物的分离和纯化

2.2.3 致病性验证

2.2.4 病原物形态鉴定

2.2.5 rDNA-ITS分子鉴定

2.2.6 培养特性研究

2.2.7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发生规律研究

2.2.8 供试药剂对病原菌及双孢蘑菇毒力测定

2.2.9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田间防治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原物的分离和纯化

3.2 致病性验证

3.2.1 离体子实体菌丝块接种

3.2.2 离体子实体孢子悬浮液接种

3.3 病原菌鉴定

3.3.1 菌落形态

3.3.2 病原菌孢子形态及大小

3.3.3 ITS序列分析

3.4 培养特性研究

3.4.1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4.4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4.5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4.6 不同碳浓度和碳氮比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5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

3.5.1 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出菇时间的影响

3.5.2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发病过程与症状变化

3.5.3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严重度

3.6 不同药剂对病原菌及双孢蘑菇毒力测定

3.7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3.7.1 第一次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3.7.2 第二次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有害疣孢霉菌的培养特性

4.2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发生规律

4.3 供试药剂选择

4.4 毒力测定

4.5 关于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化学防治

4.5.1 病原菌接种

4.5.2 防治效果

4.6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重要的广泛栽培的食用菌。疣孢霉病是双孢蘑菇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调查了疣孢霉病的发生规律,开展了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子实体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验证及rDNA-ITS序列分析。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的致病性验证的结果表明,采用该菌株菌丝块、分生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双孢蘑菇子实体,均能产生典型的疣孢霉病症状。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较圆,菌丝初为白色,之后渐成褐色,边缘整齐。根据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病原菌为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
   在供试的9种培养基中,有害疣孢霉菌在CYM、PSA、PDA上生长最快,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在PDA上产孢最多,CYM上产孢最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不能在31℃及以上温度下生长。在pH3-11范围内均可以生长,其中pH5-6时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在C浓度为8g/L,C∶N为160∶1时,菌丝长速最快。
   在盆栽试验中发现,覆土中添加有害疣孢霉菌孢子能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但也会使双孢蘑菇提早出菇3d左右。根据症状表现制定分级标准,将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发生严重程度分为5级,以计算病情指数。在福建省漳州市进行田间发病情况观察发现,第1潮双孢蘑菇子实体采收前就开始发生疣孢霉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进一步扩展蔓延,发病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第2潮和第4潮是疣孢霉病发生的两个快速增长期,发病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83.40%和125.91%,病情指数增长速度分别为201.74%和160.76%。
   供试8种药剂都是我国允许在食用菌或者果蔬上使用的农药。室内毒力试验测定显示,各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有害疣孢霉菌菌丝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效果最好,其为百菌清,代森锰锌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0.048μg/mL、3.678μg/mL和33.518μg/mL。复筛试验中,双孢蘑菇菌丝对百菌清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咪鲜胺锰盐,对代森锰锌敏感性最低,EC50值分别为10.474μg/mL、24.355μg/mL和118.244μg/mL。采用供试药剂对有害疣孢霉菌和双孢蘑菇EC50值之比,计算选择性指数。咪鲜胺锰盐的选择性指数最小(SD=0.002),其次为代森锰锌(SD=0.283),最后为百菌清(SD=0.351)。这意味着,咪鲜胺锰盐对有害疣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大,对双孢蘑菇影响较小,为合适的药剂。
   在第一次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在覆土中接种107个/m2的有害疣孢霉菌孢子,咪鲜胺锰盐、代森锰锌和百菌清这3种供试药剂各3个浓度以拌土或者喷雾两种方式施药。试验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和病情指数有着显著差异,50%咪鲜胺锰盐WP稀释2000倍拌土或者5000倍喷雾的效果最好,防效分别93.12%和97.35%,持效期45d-55d。80%代森锰锌WP和75%百菌清WP的防效分别为73.13%-84.27%和25.54%-76.93%,效果较差。
   在第二次田间防治试验中,仅使用50%咪鲜胺锰盐WP设置3个浓度梯度,以菇床覆土层表面喷雾的方式施药,覆土中不进行有害疣孢霉菌孢子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稀释2000倍喷雾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98.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