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淡水鱼去头方法及装置设计试验研究
【6h】

淡水鱼去头方法及装置设计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淡水鱼鱼体去头方法的研究

2.1 概述

2.2 鲢鱼鱼体体型参数的测量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测试方法与指标

2.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鲢鱼鱼体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仪器

2.3.3 测试方法和指标

2.3.4 鱼头剪切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去头机试验样机的设计制造

3.1 概述

3.2 去头机构方案的选择

3.3 去头机总体结构设计

3.3.1 去头机机架的设计

3.3.2 去头机导轨的设计

3.3.3 刀具夹具的设计

3.3.4 刀具的设计加工

3.3.5 去头机试验台面设计

3.4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3.4.1 气缸的计算与选型

3.4.2 控制阀的计算与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去头机样机的试验研究及优化

4.1 概述

4.2 去头机去头试验设计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性能指标

4.2.4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5 正交试验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规格的刀具对鱼体去头效果的影响

4.3.2 工作气压对鱼体去头效果的影响

4.3.3 鱼体头部定位距离对鱼体去头效果的影响

4.3.4 鱼体背部定位距离对鱼体去头效果的影响

4.3.5 正交试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淡水鱼鱼体去头加工作为淡水鱼前处理自动化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鱼体去除鱼头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淡水鱼前处理加工产品的产量和后期深加工产品的质量。研制一台既能够适应前处理加工流水线作业,而又高产可调的大宗淡水鱼去头机已成为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以国内大宗淡水鱼类中的鲢鱼为主要试验研究对象,依据国内外各类水产品去头加工的科研成果,并结合农产品机械化加工领域中相似物料的剪切技术,通过对白鲢鱼体体型特征参数和鱼体胆囊位置的测量采集和结果分析,根据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的相关静态剪切力学特性试验,提出了利用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来驱动气缸带动弧形去头刀具进行淡水鱼鱼体去头加工的机械化原理。根据此去头原理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台气动式淡水鱼去头机试验样机,并进行了样机的试验研究和参数优化。
  以鱼体去头切割的剪切力值为主要研究指标,对影响淡水鱼鱼头剪切效果的鱼体冷藏时间、刀具切割的滑切角度、鱼体放置方式、切割刀具厚度等重要因素进行剪切力值测定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对鱼体去头剪切力值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C刀具切割的滑切角度>B鱼体放置方式>A冷藏时间>D刀具厚度。综合分析显示:将鲜活鱼冷藏6h后,鱼体水平放置,并采用厚度为2 mm的弧形切割刀具为淡水鱼去头切割的最佳方法,此时去头剪切力最小,为186.7N。
  以去头机样机的采肉率和去头率为主要研究指标,对影响淡水鱼去头机样机性能参数的鱼体头部定位距离、鱼体背部定位距离、刀具仿形结构、工作气压等关键因素进行试验指标的测定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出:对去头机去头效果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A鱼体头部定位距离>C刀具仿形结构>B鱼体背部定位距离距离>D误差。综合分析显示:淡水鱼去头机去头工作时,将鱼体水平放置,鱼体头部定位距离为107mm,鱼体背部定位距离为55mm,并采用厚度为2mm的弧刃U型刀进行切割时去头效果最好,此时鱼体去头采肉率为76.8%,去头率为90.6%。
  文章针对目前淡水鱼鱼体去头加工机械化程度低、设备适用范围差等现状,结合相应的淡水鱼前处理加工工艺,进行了淡水鱼鱼体去头方法的相关试验与研究,设计研制相应的去头机样机后进行相关性能参数试验,最终得出主要用于鱼糜加工的去鳞之后淡水鱼去头机最优的去头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