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控制莴苣种子颜色基因的遗传定位
【6h】

控制莴苣种子颜色基因的遗传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莴苣的生物学特性

1.2 种子颜色对植物的作用

1.3 原花青素与种子颜色形成

1.4 花青素与种子颜色形成

1.5 CHS基因与种子颜色形成

1.6 BSR-Seq方法及其应用

1.7 Non-stop codon机制

1.8 课题开展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CTAB法提取总DNA

2.2.2 Trizol法提取总RNA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4 开发CAPS标记和SNP标记

2.2.5 交换单株的筛选及基因定位

2.2.6 农杆菌介导的莴苣遗传转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控制莴苣种子黑白颜色基因的定位和功能分析

3.1.1 莴苣种子黑白颜色性状调查

3.1.2 控制莴苣种子黑白颜色基因的初定位

3.1.3 控制莴苣种子黑白颜色基因的精细定位

3.1.4 候选基因预测

3.1.5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

3.1.6 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3.1.7 定位区段基因在黑白种子莴苣中表达量的差异

3.1.8 基因LsTT2的时空表达研究

3.1.9 农杆菌介导莴苣遗传转化

3.2 控制莴苣棕色种子基因的定位

3.2.1 P1251246×Pl358001-1的F2群体种子颜色调查

3.2.2 控制莴苣棕色种子基因的初定位

3.2.3 控制莴苣棕色种子基因的精细定位

3.2.4 预测候选基因

3.2.5 定位区段Ctt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2.6 候选基因SNP关联分析

3.2.7 莴苣中CHS基因的进化分析

4 讨论

4.1 LsTT2功能分析

4.2 莴苣种子颜色形成分析

4.3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4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通常为黑色和白色,一些莴笋类型为棕色种子。种子颜色形成机理在拟南芥,大豆和水稻中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莴苣中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
  本课题首先利用黑色种子莴苣Y37和白色种子莴苣S1杂交,并构建F4重组自交系群体,该群体出现种子颜色黑色和白色的分离。在该群体内取20株黑色种子莴苣叶片混合构建一个极端池,另取20株白色种子莴苣叶片混合构建一个极端池,分别提取RNA并测序。分析测序数据发现7号染色体44-51Mb区域内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推测该区域内存在控制莴苣种子黑白颜色的基因。扩大群体并利用图位克隆将基因精细定位到7号染色体49.16Mb-49.26Mb区域,对候选区域基因功能进行注释和预测,将编码LsTT2转录因子的基因确定为候选基因。
  另外,利用棕色种子莴苣PI251246和白色种子莴苣PI358001-1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种子颜色出现黑、白、棕三种颜色分离,利用黑色种子莴苣和棕色种子莴苣各20株构建两个极端池,进行RNA-Seq,发现2号染色体95-102Mb区域内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开发分子标记利用图位克隆最终将基因定位到2号染色体96.24-100.63Mb之间,分析该区域内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和功能,将一个编码查尔酮合成酶的基因LG2229551选为候选基因。

著录项

  • 作者

    田浩;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蔬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炯炯;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莴苣(生菜);
  • 关键词

    莴苣; 种子颜色; 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