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书写灵魂的真实——论废名的小说创作
【6h】

书写灵魂的真实——论废名的小说创作

代理获取

摘要

面对废名小说研究重外部形式,轻内部思想内容的现状,为了重新认识其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本文想通过对废名不同阶段小说的深入分析,探讨曲隐在小说深层的作家灵魂,以示废名并未远离新文学创作的初衷。其作品虽较少的反映生活的真实,却在更大程度上揭示了自身灵魂的真实,这样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文学价值,更能让读者洞悉五四时期作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变革无所适从的精神现状。
   废名的小说创作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灵魂挣扎史,也是一部艰难的自我确认史。矛盾与困惑是他小说创作的情感主线。童年的感伤体验和对庸俗荒诞现实的失望迷惘,是废名灵魂难安的两大根源。他既想能像鲁迅一样正视现实,揭露苦痛,但他更由衷的佩服周作人冷静平和的挥洒个人性情。在遵从个性和顺应潮流之间,废名挣扎得很无力,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更让他灵魂难安。小说创作是他排遣内心苦闷,寄予理想的唯一方式。
   在前期三部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和《枣》中,他一方面积极营造借以栖息不安灵魂的乡土“桃园”,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惑,从而在一次次精心构筑精神家园的同时又不断将其摧毁;《桥》是废名的再一次努力,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文学理想破灭后对自身灵魂的拷问,是一部“精神分裂性”文本。高扬的努力与最终的失败促使他对自身及其作品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之后他极力向主流靠拢,创作了生平最后一部长篇《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这部小说宣告废名生存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双重失落与沉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