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的研究
【6h】

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前关于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说法,国内交通工作者常将互通式立交各流向(包括主线和匝道)的通行能力相“叠加”,以此作为立交的设计通行能力并用于指导立交的规划设计工作。但事实证明,以传统“叠加法”为依据设计出来的立交经常会出现“整体通行能力过剩、局部通行能力不足”的现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叠加法”只是从立交结构物本身去计算立交整体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而忽略了实际交通流向流量的影响。
   本研究提出了立交“设计通行能力”和“实际通行能力”的概念,并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一一对应起来,具体为,某一服务水平下立交的设计通行能力即立交主线及匝道在该服务水平下设计通行能力之和,某一服务水平下立交的实际通行能力是在实际交通流向流量及交通组成下当立交某一组成部位已达到该服务水平时,整个立交所能容纳的实际交通量。第2章首先从互通式立交各组成部位的运营分析方法及相应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入手,对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立交通行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也为下文新概念及新理论的提出作出了铺垫。第3章提出计算与服务水平相对应的互通式立交各组成部位(交织区、合(分)流区主线、匝道端部、主线及匝道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新理论,并于第4章给出了互通式立交通行能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最后第5章以上海市内环高架与南北高架相交的共和新路立交为例,说明传统的通行能力“叠加”计算法在立交运营分析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应用实际通行能力进行互通式立交的运营分析和改善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王永清;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光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412.352.1;U491.114;
  • 关键词

    交通路网; 立体交叉口; 通行能力; 交通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