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KAP调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6h】

武汉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KAP调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武汉普通高校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现况,并通过比较其在接受艾滋病教育前后防治技能的差异,来探讨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对武汉市五所高校1041名在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KAP现状和评价干预的效果。 结果: 1.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对三大传播途径和一些预防措施的认知率较好,但对窗口期的知晓率仅为30.2%,甚至有49.5%的学生认为感染了HIV就一定会发病。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如对蚊虫叮咬、共用游泳池和换穿衣物不传播艾滋病的正确认知率仅为47.8%、62.9%和28.1%。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定期注射抗生素或性生活后用药水冲洗生殖道能预防艾滋病。干预后,总体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28分上升到33分(P<0.0001)。结果还提示,未成年的学生比成年学生得分低,家庭居住地在农村的学生得分比城市的学生高,而高职类学生在四类院校中知识得分最低。 2.大学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前63.3%的人表示值得同情和关心,32.9%的学生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而有3.8%明显表示应避而远之。接受教育后,对艾滋病人表示同情关心的学生占83.7%,但还有16.3%表示视情况而定或避而远之。干预前,分别有85.6%、72.2%和68.3%的学生表示愿意照顾艾滋病人、和他们继续来往及学习,干预后,三个率分别上升到94.2%、89.0%和87.1%(P<0.0001)。 3.大学生性行为及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赞成大学期间谈恋爱,并有部分人认同未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情等。12.9%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48.5%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接受健康教育后,79.9%的学生表示在日后性生活时会使用安全套。 4.学校开展艾滋病活动情况:24.3%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没有开展任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而且50.6%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实际来源主要是电视、书刊杂志、宣传栏或展板、网络等,但课堂教育和专题讲座都在其希望途径的第二、三位。 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大学生参加AIDS宣传教育活动的意愿上,综合性和师范类院校相对于高职类院校是促进因素,大城市的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如农村的学生,而对病人的态度越宽容、愿意跟病人一起学习、知识来源途径有宣传展板和讲座、课堂教育的学生更愿意参加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及自身求知特点和健康的需求,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艾滋病教育。

著录项

  • 作者

    吴韶彬;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玉开;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7.9;
  •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预防知识; 健康教育; 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