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6h】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古代铜镜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玻璃镜,其正面可以照容,背面常铸有纹饰和铭文。就镜背而言,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文化和铭文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可从中看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就镜面而言,其本身空无一物,因此对其研究,只能借助文学这一载体,即文学中的镜子描写。故本文即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古代铜镜镜背、镜面两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古代铜镜的起源、“镜”字源流及铜镜的别称。第二、三章分别研究镜背的铭文和纹饰文化。第四、五、六章则是研究文学中的镜子。
   因古代铜镜铭文以汉唐为盛,故本文即在对历代镜铭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汉唐镜铭文化。如古代镜铭与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汉代镜铭体现出的广告意识、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汉镜铭文的用字特点及原因、隋唐铜镜铭文内容形式的新特点等内容。
   铜镜纹饰更具精神文化内涵,它与儒释道等息息相关。本章亦以汉唐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铜镜纹饰文化进行研究: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隋唐铜镜中的佛道色彩等。
   文学中的镜子描写(“镜”意象符号)更为丰富多彩。“镜”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符号,在历代作品中都可见其踪迹。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和研究:一、作为伴侣的镜子(美人照镜、对镜咏怀、对镜自省、镜恋、仇镜、变形镜)、二、作为信物的镜子(破镜重圆、玉镜台、千秋镜、石镜)、三、作为神器的镜子(治病救人之镜、随月昏明之镜、降妖镇邪之镜、照见未来之镜、善恶因缘之镜、镜卜与镜听)。
   文学中的镜子最终超脱了实用性,进入了象征领域。镜子不仅可以喻物(喻月、喻水、喻天、喻冰、喻扇、喻纸等),还可以喻人(喻清官、喻隐士或仙人、喻贤才或智者等),甚至是喻道(喻清明之道、喻君子之鉴等)。
   古代镜意象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及影响。就诗歌而言,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自鉴的描写比古代多得多。除现代诗歌外,现代小说中的镜意象也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张爱玲。她笔下的人物在面对镜子时,自信和自省的成分少了些,而更多的则是对镜时的顾影自怜、扭曲变形、脆弱易碎,以及内心苍凉情感的真实流露。古典镜意象在她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总之,伴随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铜镜,它不仅仅是鉴容之器,更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在有形而有限的镜体之中,蕴含着无形而无限的精神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