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劳动工资份额占比变化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6h】

我国劳动工资份额占比变化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劳动工资决定的理论基础回顾

2.1 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劳动工资决定模型

2.2 基于搜寻匹配理论下的工资决定模型

2.3 质疑搜寻匹配理论解释能力情况下的工资决定

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劳动工资份额现状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3.2 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份额的的测算方法及初步变化特征说明

3.3 制造业劳动报酬份额的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从对企业增加值中劳动、资本和政府所得进行对比分析

4 我国制造业工资份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制造业劳动工资份额的可能影响因素

4.2 我国制造业劳动者工资份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 我国劳动者工资份额变化的原因分析

5.1 资本压力过大

5.2 公共部门对劳动者利益保护力度不够

5.3 我国工资集体谈判机制不健全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提高企业劳动工资份额的建议------基于上市制造业公司的经验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要素分配份额在长期内基本保持常数是平衡增长的典型事实,根据等发达国家的实际看,劳动工资份额通常保持在左右,该事实称为Kaldor事实(1961),但是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偏低并从1995年起呈显著的持续下降趋势,生产税比重基本稳定,资本收入份额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并由此得到了若干重要的结论,且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偏低且持续下降、资本收入份额偏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判断共识。但是绝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在宏观层面,并且对该变化的原因鲜有涉及。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1998-2010年间的数据对企业支付的工资份额(即宏观层面的劳动份额占比)及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看是否在微观层面也同样存在宏观上的变动趋势,并且对影响工资份额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检验,并对其变动背后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测算结果表明:企业支付的工资份额在2007年之后出现明显下滑,这与宏观层面的结论基本一致;计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企业工资份额受劳资双方谈判力量和企业对政府税费、资本收入的共同影响,即在劳动力谈判能力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将过高的且呈上升趋势的税费和资本收入成本转嫁给劳动者,从而造成了劳动工资份额的下降。所以,本文得出结论:在员工规避风险与我国制度安排等因素导致劳资双方谈判中劳动者弱势地位这一情况下,企业支付的政府税收、资本收入成本的层层压力对制造业工资份额进行了挤占,这点认为是造成制造业劳动工资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在分析导致企业劳动工资份额下降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了改善这种情况的几点建议,为改善微观企业劳动工资较低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