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及其保护因素的研究
【6h】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及其保护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农村留守儿童定义

3 调查方法

4 调查内容

5 质量控制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4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留守相关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

6 农村留守儿童复原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分析

7 留守儿童复原力与自尊、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元回归分析

8 农村留守儿童复原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的结构模型分析

讨论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2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性分析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4 农村留守儿童复原力作用机制的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的特点,探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发展的保护因素,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水平提供指导和依据,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麻城市随机抽取2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为调查现场,然后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小学(仅6年级)、初中、高中各一所,以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18岁农村儿童。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及相关心理行为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复原力水平的状况,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寻找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作用途径。
  结果:共2000名学生参与调查,实际获得有效问卷1926份,有效回收率为96.3%。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4.26±2.28岁,年龄范围10~18岁。
  (1)基本情况描述:共1031名留守儿童,留守率为53.5%,其中61.4%的学生留守时间持续5年以上,与家人的团聚频率主要为1~2年团聚一次。留守儿童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以父亲为主,抚养人以母亲为主,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①人口学特征:留守儿童家庭月收入普遍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父亲的文化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而在性别、年龄、年级以及独生与否的分布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理复原力特征:留守儿童的整体复原力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理健康问题:两组儿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各症状因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在各留守因素如外出打工人员、留守时间、抚养方式、联系频率、团聚频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时间越长,与父母联系或团聚的频率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越严重。
  (4)复原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高复原力水平组在心理健康的各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小于低复原力水平组(P<0.05)。
  (5)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心理复原力水平对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6)心理复原力的作用途径:复原力的各保护因素均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各保护因素均通过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复原力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各种留守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等因素均通过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