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6h】

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 料

2 方 法

结果

1 轮状病毒细胞培养

2 乳鼠临床观察

3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4 乳鼠小肠粘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5 免疫组化检测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结果

6 小肠液中sIgA检测结果

7 血清中TNF-α检测结果

8 小肠组织中NF-κB含量检测

讨论

轮状病毒引起乳鼠腹泻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益生菌对RV感染性腹泻肠道屏障保护机制研究

有效保护肠道粘膜,促进肠道屏障完整

增加抗炎因子产生,降低促炎因子分泌

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调节肠道微生态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新生小鼠,观察益生菌对RV感染小鼠肠道粘膜的作用,探讨益生菌对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用MA104细胞培养轮状病毒株,并进行蚀斑实验检测RV毒力。将80只昆明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益生菌组(30只)。益生菌组及模型组乳鼠禁食6小时后给予0.2ml(2×108PFU)的KU株轮状病毒。病毒吸附24h后,益生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108CFU/kg(0.1ml/只)灌服,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每天给予0.1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观察乳鼠,记录乳鼠的腹泻只数及体重;分别于灌服益生菌后第1d、2d、3d、4d、5d、6d、7d处死相应组乳鼠3~4只。取小鼠小肠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肠粘膜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小肠粘膜中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Occludin的分布和表达;取颈部动脉血液作TNF-α检测;取小肠液体作sIgA检测。提取小肠组织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的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观察期间,乳鼠腹泻率及体重变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均出现腹泻,其中模型组在第3d腹泻乳鼠率达到高峰,体重明显下降(P<0.05);同时间点益生菌组与模型组比较,乳鼠腹泻率下降,体重增长。
  2.肠粘膜病理改变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肠粘膜绒毛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肠粘膜上皮细胞空泡样变、绒毛结构紊乱;益生菌组肠粘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ZO-1,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第3d其值降到最低;益生菌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较,益生菌组的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4..肠道内sIg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sIgA有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在第3d其值降到最低,以后逐渐恢复。同时间点益生菌组与模型组比较,sIgA显著增加(P<0.05)。
  5.对照组血清TNF-α、小肠组织NF-κB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模型组与益生菌组血清TNF-α、NF-κB值均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第2天出现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缓慢降低;而同时间点的益生菌组TNF-α、NF-κB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轮状病毒腹泻乳鼠的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增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分布;增加肠道sIgA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促进粘膜屏障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