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夷坚志》看儒道佛世俗化
【6h】

从《夷坚志》看儒道佛世俗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选题意义

2.国内学者对儒道佛世俗化及《夷坚志》的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

第一章 《夷坚志》中佛教世俗化

1.1 《夷坚志》作者所描述的儒道佛的信仰状况

1.2 佛教的世俗化的基本含义

1.3 从《夷坚志》的角度看佛教的世俗化

1.4 《夷坚志》与当代佛教世俗化的融合

1.5 佛教僧人戒律的世俗化在《夷坚志》中的体现

1.6 从《夷坚志》的角度看佛教僧人欲望的增强

第二章 从《夷坚志》看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2.1 《夷坚志》与儒家思想世俗化的基本含义

2.2 《夷坚志》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及佛教中的因果报应

第三章 从《夷坚志》看道教的世俗化

3.1 《夷坚志》中道教神仙分类研究

3.2 《夷坚志》中普通民众神仙崇拜的世俗化

3.3 《夷坚志》中道教神仙的世俗化

3.4 《夷坚志》中道教法事活动的世俗化

3.5 《夷坚志》中道教人物的世俗化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笔者从宋代民间关于“儒”、“道”、“佛”三教信仰的角度探讨《夷坚志》小说中所体现的儒道佛世俗化研究,可以明显的看出宋代民间的佛教、儒家思想以及道教的信仰已经全面的世俗化。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一种世俗化的思想,讲究出世和入世。作者从《夷坚志》的角度深度解析了儒家中的“仁”、“义”、“礼”、“智”、“信”在洪迈的笔下均会有所深入的体现。在《夷坚志》中,有很多篇章是描写读书人为了科举及第而烧香拜佛的现象;笔者还从《夷坚志》中具体分析了儒家读书人现实抱负的世俗化倾向。而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夷坚志》中的道教神仙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神、至上神、职能神等类别。《夷坚志》书中所展现的宋代居民对道教的信仰逐渐自然神和至上神向职能神转变,反应了宋代普通民众对道教信仰的世俗化转变。针对宋代道教信仰的世俗化,笔者主要从普通民众对道教神仙的功利性崇拜、道教神仙本身的世俗化以及道教法事活动和道士的世俗化等四个方面,深度分析《夷坚志》中所体现了道教世俗化倾向。在宋代佛教的世俗化方面,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并不是与佛教神圣化的对立,而是佛教在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分析了唐宋时期世俗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唐信佛群体由贵族逐渐转向社会底层大众,以及底层民众对佛教信仰的功利性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夷坚志》中多体现的佛教信仰世俗化的现象,该部分内容从普通民众对佛教信仰的功利性以及佛事活动和佛教僧人行为的世俗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并通过《夷坚志》研究了宋代佛教僧人的戒律手持的世俗化,对世俗政权和僧寺生活戒律的世俗化在《夷坚志》中有了很好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僧人的欲望也在逐渐的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