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弱势高校发展困境透视
【6h】

我国弱势高校发展困境透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弱势高校

2.1 国际视野中的弱势高校

2.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弱势高校

3 弱势高校外部环境分析

3.1 构建高校竞争环境关系分析模型

3.2 弱势高校的竞争环境分析

4 弱势高校内部结构分析

4.1 构建高校发展状态评价模型

4.2 弱势高校的硬件要素分析

4.3 弱势高校的软件要素分析

5 弱势高校困境的综合分析

5.1 弱势高校各困境的交互影响

5.2 弱势高校的“病症表征”和“病理分析”

5.3 市场失灵,淘汰竞争机制缺乏

5.4 路径依赖下的转型困境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分化,产生了一批位于高等教育系统“金字塔”底的弱势高校。本文通过借鉴“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建立“高校竞争环境分析模型”,借鉴“麦肯锡7S分析模型”建立“高校发展状态分析模型”,结合类型不同、弱势程度各异的3所高校作为案例,来分析我国弱势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弱势高校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目前呈蔓延趋势,横向上已出现在英美、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纵向上我国弱势高校由底层向上蔓延,各层出现的弱势高校数量也在增加。它们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处境,自身“先天不足”而又“后天畸形”。生源危机作为问题的导火线,引发的是弱势高校的生存危机。弱势高校的困境主要表征为:办学基本实体的条件差且实力不足,生源质不高量不足,学生就业率偏低,师资力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财务状况混乱经济力量欠缺,政府支持不足,管理不科学,缺乏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校园内文化消极士气低落,学校的声誉不高社会认可度低,陷入困境后难以实现高校的改革转型和良性发展。从“病理”上看,首先,弱势高校处于组织生命周期的衰退或萧条不利阶段,高校竞争的生态环境恶劣,弱势高校的生存能力差;其次,高等教育经过规模扩张的大发展后,弱势高校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在细分的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寻求特色,而是在一味的模仿、升格、减少办学成本中,逐渐陷入一种“发展陷阱”。再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坚持政府分配的原则,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机制,造成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扶强不扶弱”,竞争环境中缺乏淘汰和退出机制,从而使弱势高校陷入外无优胜劣汰压力、内无转型发展内生动力的困境难以改变。第四,在路径依赖的大格局里,弱势高校会有惰性选择,沿着无效率的传统路径继续演进,造成路径锁定,理论构想与实际行动错位,低效率重复行动,形成转轨顽性,并且,在思想意识中存在一种“no-fail culture”的观念,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却有着强烈的隐形影响,造成思想观念中的保护壁垒。从弱势程度和内外部环境来看,弱势高校存在三种类别:短期陷入困境但系统可修复的相对弱势高校,陷入重重困境但还有救治空间的中度弱势高校,病入膏肓的极端弱势高校。在各种困境相互交织中,可能产生强者愈强弱者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弱势高校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正确对待,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从而促成一种“创造性毁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