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17A通过介导炎症和纤维化促进大鼠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心房颤动发作
【6h】

IL-17A通过介导炎症和纤维化促进大鼠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心房颤动发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及中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利用SD大鼠无菌性心包炎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IL-17A在房颤发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将SD大鼠(n=120)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30);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破坏心包,n=30);模型组(n=30);IgG2a治疗组(IgG2a腹腔注射,n=25);抗IL-17A抗体治疗组(抗IL-17A抗体腹腔注射,n=5)。采用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常规抗感染。术后第4天,经食道心房调搏,观察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房颤发作的次数。处死动物,取左、右心耳,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A等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炎症因子mRNA表达,明胶酶谱检测MMP及TIMP表达, HE、Masson染色检测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浸润程度。
  结果:本实验在SD大鼠上成功复制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并诱发出房颤,观察到心房表面呈现无菌性炎症,以及纤维化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房颤诱发率,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与假治疗组相比,抗IL-17A抗体治疗组上述各指标缩短,尤以房颤持续时间为显著。抗IL-17A治疗组心房炎症及纤维化明显改善,IL-1β、IL-6、TGF-β1等炎症因子下降,MMP-2、MMP-9表达下调,而TIMP表达上调。
  结论:IL-17A通过介导炎症和纤维化,参与房颤基质的形成,在大鼠无菌性心包炎模型中,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抗IL-17A抗体治疗可显著改善房颤,有望成为术后自发性房颤治疗的新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