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类型与空间形态研究
【6h】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类型与空间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概况

2.1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环境背景

2.2 鄂西南传统聚落的演变与发展

2.3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分布与类型

3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类型解析

3.1业缘型传统聚落空间特色

3.2 血缘型传统聚落空间特色

3.3 地缘型传统聚落空间特色

3.4 本章小结

4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案例解析

4.1 凉雾乡纳水溪村

4.2 椒园镇庆阳坝

4.3 忠路镇老屋基村

4.4 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

4.5 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

4.6 柏杨镇大水井

4.7 谋道镇鱼木寨

4.8 本章小结

5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保护与规划

5.1聚落保护与规划的必要性

5.2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保护与规划现状

5.3 保护原则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鄂西南一带是湖北土家族民族生活的主要领域,因它较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包括特殊的社会秩序、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从而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土家族传统民居与聚落。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承载了极具代表性的土家族物质文化遗产,在聚落形态、空间结构、聚落组织系统等多层面上向人们展现出鄂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及朝代更替兴衰的大量信息,也是该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物化和见证。
  鄂西南土家族聚落主要分三类:业缘型聚落、血缘型聚落和地缘型聚落。(此分类为相对而非绝对的分类。实际上,有的聚落以某种类型的聚落特征为主,也兼具其他类型聚落的要素。)
  业缘型聚落一般因商贸而兴,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点。它具有模糊的聚落边界与显著的中心商业空间,沿街单体民居商铺多为“店宅式”与“坊宅式”。
  血缘型聚落最直观的特征为同一姓氏家族式发展形态,具有显著的自给性、独立性与封闭性。它源于中国传统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其环境多依山抱水,布局多因山势层层递进。建筑组团宜人宜居。
  地缘型聚落是以“宜居”的环境选择为主形成的聚落,它的主体人员构成为多姓氏、多血缘的杂居。该聚落多或依山就势,或面水而居,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不同血缘的家族杂居,互相依存,多种文化融汇共生,磨合、衍化为新的社区。这里常出现因多元文化交融而产生的各种混合形式的建筑。
  朴实而独特的吊脚楼是鄂西南传统土家聚落中最普遍、分布最广泛的建筑形态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土家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民间智慧。它融合了民风民俗、人神同居的精神文化、装饰雕刻的艺术文化;关庙宗祠、墓葬建筑群等祭拜类建筑体现以信仰为核心的空间形制;商业主街两侧建筑空间迎合村民贸易交流需求将建筑设置为店宅合一的空间形制等。
  通过鄂西南地区七个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案例分析,对不同的聚落空间形态、建筑形制特征及细部装饰特色进行分开解析:有业缘型因盐业贸易而兴起的凉雾乡纳水溪村、椒园镇庆阳坝和忠路镇老屋基村;有血缘型家族式发展的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及柏杨镇大水井建筑群;有地缘型凸显因自然地貌而形成的谋道镇鱼木寨以及同时兼具血缘、地缘双重属性的大河镇五道水村。
  最后通过归纳分析及部分笔者参与的鄂西南聚落保护规划项目,对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与规划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