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美人情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6h】

论中美人情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美国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困扰

2 电影《喜福会》里的中美人情文化差异

2.1 亲情

2.1.1 “孝”为主线的中国亲情

2.1.2 追求“平等”自我的美国亲情

2.1.3 教育孩子的方式

2.2 爱情

2.2.1 中国:女性——顺从的“他者”

2.2.2 美国:婚姻即契约

2.3 友谊

2.3.1 喜福会模式

2.3.2 是朋友亦是竞争对手

2.3.3 有话直说的美式友谊

3 走向融合的两种文化

4 美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4.1 加强汉语文化习得

4.2 跨文化婚姻的求同存异

4.3 与中国人交往时考虑“面子”因素

4.4 社交礼仪注意事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美人情文化,反映在亲情、爱情、友谊方面,因两种不同文化背景里人们在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出极大差异。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在美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需要克服和适应两种文化的不同,使得电影——这一有影响力的文化载体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改编自美国华裔著名作家谭恩美作品、电影《喜福会》将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反映的淋漓尽致,电影以四对母女的故事为主线,关注华人亲情的特质、中国女性的婚姻态度、主张热闹和谐的友谊观等等,与此相异的是美国文化主张个人独立、直接、坦荡的特点。两者对比呈现,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直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极佳案例。通过对比分析中美文化在人情上的差异与融合,使美国汉语学习者加深对东方文化的了解,方便文化间的沟通,从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排除一些文化上的障碍。
  本文第一章以美国留学生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学习生活为例,概括美国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困扰;第二章从电影《喜福会》中华裔母女之间、华人与美国人之间、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这三类关系的矛盾冲突入手,揭示中美文化在人情上的差异;第三章介绍中美文化走向融合的趋势;第四章为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跨文化交际策略,以进一步促进美国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更好的提高汉语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