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派性政治——城镇化中农村基层民主机制研究(1999-2014)
【6h】

派性政治——城镇化中农村基层民主机制研究(1999-2014)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论

1.1问题意识

1.2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设计

1.4篇章结构

2 派性政治的社会基础:半熟人社会

2.1乡村工业化与农民非农化

2.2阶层分化及其特点

2.3圈子化与阶层

2.4小结:阶层、圈子和半熟人社会

3 派性政治的初步形成:半熟人社会中的竞选

3.1 富人参选

3.2 组团与资本阶层选举参与

3.3 拉票与中间阶层选举参与

3.4 跑腿与劳动阶层选举参与

3.5 小结:半熟人社会中的竞选

4 派性政治的深化:派性化治理

4.1地利分配

4.2日常治理

4.3派性化治理后果

4.4小结:派性化治理

5 派性政治的极端化:上访

5.1中下层人上访

5.2派性上访

5.3 小结:上访与村庄政治

6 结论与讨论

6.1村庄政治派性化

6.2村庄竞选不等于民主

6.3基层民主与国家角色

6.4本文的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附录1:某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操作说明(2011.3 )

附录2:某镇某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竞职承诺书

附件3:某镇某村村民委员会成员辞职承诺书

附件4:某镇某村(居)民委员会竞选人资格审查表

附件5:某镇某村(社区)干部承诺书

附件 6:积极参与 依法选举 搞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致全镇选民的公开信

附件7:金镇胡村农村住宅置换城镇房产实施办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华东地区金镇的村庄为研究单位,研究城镇化中的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即中国农村基层社会中为什么竞争性选举没有实现民主,反而在实质上把大多数村民排斥在村庄政治之外?本文用“派性政治”总结城镇化中村庄政治模式,并以此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村庄派性政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展现在村庄政治中绝大多数村民是如何一步步被排斥的。
  经过近30年的实践,基层民主本身及其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变,对农村社会深层次的影响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社会性质发生质变,严重的阶层分化及农民行动逻辑日益受到市场逻辑的影响,致使熟人社会走向半熟人社会。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由国家、制度、社会共同塑造,大量研究已表明村民选举制度越来越完善,笔者主要关注被忽视的国家、社会因素,与对基层民主进行“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不同,笔者采用“社会中的制度”研究视角,关注基层民主运行机制本身。
  城镇化中形成的半熟人社会是派性政治的社会基础。借鉴费孝通和梁漱溟从差序格局与伦理本位讨论熟人社会,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把半熟人社会操作化成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层面形成的“断裂式圈层结构”,其表现在阶层化和圈子化两方面,这使得原来熟悉的、相对同质化的村庄熟人社会走向半熟人社会;二是农民行动逻辑的“半伦理半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逻辑越来越影响农民行动,但农民行动的伦理性并没有消失。
  村庄富人积极参与竞选是派性政治的起点。村庄富人因其对土地及土地增值收益的迫切期望,和其“家庭工厂”的先天不足等特性,很希望担任村干部,他们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在半熟人社会中竞选成功。
  派性政治在村庄竞选中初步形成。村庄富人通过选举中的组团、拉票、贿选等三个环节,及“竞选人-拉票人-支持人”和“竞选人-中间人”两个动员机制,实现了半熟人社会中的选举动员。在竞选中,不同阶层和不同处境的人分别在选举中,扮演派性领导人、组团竞选人、拉票人、跑腿人、支持人、中间人等不同角色。
  派性化治理是派性政治的深化。村庄竞选形成的两个以利益高度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格等级结构的、一强一弱的私利集团,把村庄治理变成了派性分肥、派性斗争、派性动员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干部也被卷进村庄派性斗争。
  派性上访是派性政治的极端化。竞争性选举和派性化治理把大多数村民排斥在外,并且掌权派和镇干部形成了新型利益共同体,所以被排斥的中下层人试图通过上访突破镇村干部利益共同体,来争取自身的利益并讨个说法。然而被排斥的中下层中的极端上访者,却成了派性双方利用的对象,他们成为派性斗争中的“跑腿人”,其结果本质上是强化了村庄派性化的利益分配机制。
  半熟人社会中的竞选并没有实现民主,而是形成了基于私人利益的派性政治。派性政治不仅仅是利益化,更重要的是派性化,是以派性的方式组织起来垄断村庄利益的分配,这本质上是由半熟人社会性质决定的。派性政治在选举、村庄治理、上访中不断的强化,也不断地把一般村民排斥在村庄政治和村庄利益分配之外。所以在阶层分化严重的村庄社会仅仅通过竞选是不能实现民主的。为了完善基层民主,需要找回国家本来应该扮演的角色,以纠正基层党政越位和缺位的现状,不能完全放任村庄经济精英对绝大多数村民的压制,和对基层政府干部的腐蚀,并与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排斥绝大多数的村民。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基层政府、村庄上层、村庄中下层等各方应保持动态的平衡,以共同塑造更完善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