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标本与临床资料的收集

2.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实验方法

结果

1. SFTS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基本临床资料

2. SFTS外周血中MDSCs表达情况

3. SFTS外周血G-MDSCs%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4. SFTS患者外周血CTL%和NK%

4. SFTS患者外周血G-MDSCs%与CTL%、NK%的相关性分析

5. SFTS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及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以发热和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急性起病,随之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数进行性下降及血清酶水平的异常,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学机制在其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骨髓来源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抑制免疫细胞应答的能力。MDSCs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或)粒细胞的前体,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外伤等病理条件下,会大量扩增并聚集在外周血、脾、淋巴器官或肿瘤组织。根据表面标记物的不同,MDSCs可分CD14+单核系MDSC(M-MDSC)和CD15+粒系MDSC(G-MDSC),近来研究表明在感染和炎症病理情况下,受细胞因子的诱导,髓源抑制性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升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MDSCs亚型在SFT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对SFT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SFTS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SFTS确诊病例共计40例及18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SFTS患者被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SFTSV病毒量。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SFTS患者外周血中MDSCs、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百分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粒细胞集落细胞因子(G-CSF)的浓度。
  结果:(1)SFTS患者中G-MDSCs百分率(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G-MDSCs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症组与非重症组相比,前者水平更高。SFT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M-MDSCs水平无明显差异。SFTSV病毒量在重症组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示:G-MDSCs水平与SFTSV病毒量呈正相关(r=0.84, p<0.001),SFTS患者外周血中G-MDSCs水平与CTL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5,p=0.012)与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86,p=0.035)。(2)血清中 G-CSF在重症组患者中明显升高,非重症组与重症组血清G-CSF浓度分别为387.9±144.1pg/mL、788.3±349.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研究发现SFTS患者外周血中G-MDSCs比例明显升高,而M-MDSCs无明显变化,表明MDSCs亚型中G-MDSCs可能是SFTS病程中起主要抑制作用的细胞。相关性分析示外周血G-MDSCs比例与SFTSV病毒量呈正相关,预示G-MDSCs可能与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考虑到MDSCs对免疫功能的负性调节作用,我们猜测MDSCs可通过抑制CTL细胞扩增,抑制NK细胞的活性使SFTS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但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血清G-CSF在重症患者组明显升高,预示着在SFTS患者外周血G-CSF在激活MDSCs并促进其扩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排除其它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