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亚里士多德“意志软弱”的解读
【6h】

对亚里士多德“意志软弱”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概述

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意志软弱”问题的产生

2.1 对“意志软弱”问题的界定

2.1.1 有关“意志”的不同理解

2.1.2 何为意志软弱?

2.2 围绕意志软弱的争论

2.2.1 苏格拉底的理智论

2.2.2 亚里士多德的反理智论

2.3 亚里士多德论证意志软弱的方法

3 亚里士多德论意志软弱的解决与影响

3.1 意志软弱产生的原因

3.1.1 时间维度

3.1.2 目的论维度

3.2 意志软弱的解决思路的探索

3.2.1追求内在的德性

3.2.2 保证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统一

3.2.3 善和正义的实现

3.3 意志软弱解决思路的影响

3.3.1 对理性的意志自由论的影响

3.3.2 对非理性的意志自由论的影响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意志软弱”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意志软弱”的问题。他对苏格拉底的认识论进行了更为明晰的划分,明确指出在人们的行为中存在着意志软弱的问题,并且认为意志软弱的产生不是源于无知,而是由于人的灵魂对欲望的妥协。在经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历程后,人的意志改变了原初的想法,从而产生了“知而不行”的现象。因此,解决意志软弱的方法就是培养人的德性,以保证人的品性的持久和稳定,从而走向终极的善。亚里士多德赋予德性以充足的神性,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等方式来促使德性完善,以使其保持最好的状态,达到最完满的、终极的善。德性的具体实践,即德行,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中都有论述。德性与德行相辅相成,才能使知行达到完满的一致和统一。
  亚里士多德对意志软弱的相关探讨是古希腊理性主义意志论传统的体现,这一传统影响深远。德国古典哲学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康德和黑格尔从理性主义角度坚守理性意志论的阵地,叔本华、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意志论思想也突出意志的非理性因素,这不仅使传统的意志论思想更加丰富,也为“意志软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