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6h】

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东盟地区与中国西南部接壤,因地理位置紧邻,一直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对外防御线与中国实现发展的战略衢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两者经贸文化往来不断深化,合作成果斐然,但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尤以安全风险为甚,其中恐怖主义威胁既是两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障碍,也是中国及东盟国家无法回避的区域安全挑战,不仅对东盟国家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在东盟地区的国家利益。故,在严峻的安全态势和“国家总体安全观”指导下,合作治理恐怖主义成为两者的核心议题。本研究从构建中国与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出发,结合合作治理理论与国际合作理论的研究框架,在对当前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政策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东盟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反恐合作的现状,进而探讨和剖析了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困境和原因,最终提出了解决中国与东盟的反恐合作困境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都面临来自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其他暴恐势力等为主体制造的恐怖主义威胁,这些威胁不仅对中国与东盟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还对两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在分析当前中国与东盟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呈现的特征时发现,境内暴恐势力向境外逃窜、境外暴恐势力向境内回流、境内外暴恐势力合流是当前两者恐怖威胁的演化趋势。从两者合作的现状来看,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当下的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框架涵盖了联合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其它多边层面三个层次,涉及到司法、军事、警务、金融等具体合作领域。但参与主体单一、治理环节不完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是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其他主体反恐意愿不足和参与渠道缺失、反恐合作专门机制缺失、反恐合作投入不足是造成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困境的原因。本研究在总结困境及原因基础上认为应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完善常态化的合作环节、提高合作应急管理能力是中国与东盟深化反恐合作的主要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