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观察
【6h】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CVH)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其属于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复杂,传染性强,可出现多种伴随症状,除肝病常见症状外,常伴有失眠多梦、疲乏、健忘、胁痛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广泛存在失眠,有资料显示住院肝炎病人失眠率达69.4%[1],亦有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中的约70%会诉说失眠的痛苦。失眠影响慢性肝炎患者的恢复和生存质量。
   失眠(Insomnia)是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睡眠障碍,是指患者感到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时间、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2]。失眠的病因较为复杂,既与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性格习惯和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又与外界因素有关,如学习工作问题,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睡眠环境(噪音、灯光)等。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昼则魂游于目而为视,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难经正义·三十四难》),肝-血-魂-睡眠某个环节失调,会导致失眠。
   近年来,失眠问题日益突出,且失眠常伴随在各种疾病中,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本文作者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患者常常有失眠的主述,而单纯安眠药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此,在导师张压西教授指导下,以中医“肝藏血,血舍魂”、“血舍魂安”、“瘀血阻络,神魂不安”而失眠理论[3]指导下,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伴失眠的发病机制、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作用。
   研究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的发病机制,观察其失眠特征,并客观评价加味血府逐瘀汤对其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病房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伴失眠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后指导患者填写相关资料及慢性病毒性肝炎失眠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两组分别用加味血府逐瘀汤和艾司唑仑片进行为期一月的治疗,治疗期间记录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失眠特征、中医证候的变化及疗效。
   研究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失眠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失眠特征和中医证候的积分改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中各睡眠量表积分明显下降,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研究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的失眠特征以多梦夜醒、早醒及头昏健忘为主,加味血府逐瘀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单项症状和失眠特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安全且无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