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方中有毒中药在清代名家医案中的剂量研究
【6h】

经方中有毒中药在清代名家医案中的剂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药毒性溯源及发展

第二部分 临床运用研究

2 概述

2.1 药物选择

2.2 有毒中药在《伤寒论》中的剂量

2.3 原始数据采集

2.4 炮制及煎服法差异

3 单味药各论

3.1 杏仁

3.2 半夏

3.3 附子

3.4 桃仁

3.5 吴茱萸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创造性的将理-法-方-药-量融为一体,其理法方药缜密,药少而精,配伍精良,其中大多数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经历了五代十国南北朝战乱造成的度量衡混乱,度量衡制度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唐宋新的计量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但在药物称量方面与古制换算之间出现了混乱。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中经方药物剂量与今制的换算成了一宗悬案。各种考证及结论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令人莫衷一是。明确中医方剂剂量自《伤寒杂病论》至今的发展演变规律,对指导中药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现今,随着中医药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中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毒中药是中国中医药的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毒中药药性猛力强,其治疗顽疴痼疾疗效显著;但古人云“用药如用兵”,有毒中药效害之差尽在毫厘之间,运用不当则可能致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2010版《中国药典》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安全剂量范围有明确规定,但是临床实践证明,部分有毒中药的在临床中可以达到理想疗效的剂量超过了药典规定的最高剂量。
   本研究筛选出《伤寒杂病论》中常用的有毒药物,统计这些有毒药物在清代名医医案中的剂量使用情况,通过将这些有毒中药剂量范围与现行2010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安全剂量范围相对比,总结出清代名医在临床运用有毒中药剂量的经验,以期为有毒中药最佳效—毒平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从而降低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其临床疗效。
   方法:本课题以清代名医的临证著作为基础,筛选《伤寒论》中的附子、半夏、杏仁等五味有毒中药为代表,对药物的运用剂量系统的收集整理。采用均数、极差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将得出的结果与2010版《中国药典》给出的药物剂量进行对比分析。藉此为有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果:通过对上述药物在名家医案中的用量分析,总结清代医家临床运用上述药物的剂量范围、常用剂量范围及简单量效关系。与《中国药典》对比后发现附子、半夏等药物的使用剂量明显高于《中国药典》中给出的参考剂量,说明清代中医名家在对有毒药物的临床运用中并不完全拘泥于《中国药典》的参考范围。
   结论:将收集到的药物剂量分析后不难发现,《中国药典》对于有毒中药的临床运用剂量范围的规定普遍比实际运用的有效剂量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毒中药的药效发挥。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可适当放宽上述五味药物的剂量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