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脾丸加减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观察
【6h】

健脾丸加减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治疗

2.1 组方

2.2 药物制备

2.3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

5.1 疗效判定标准

5.2 治疗结果

5.3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5.4 不良反应

小结

讨论

1.西医学对于铅中毒的认识及研究

1.1 铅

1.2 铅中毒的危害

1.3 铅对于儿童毒性作用的机理研究

1.4 儿童高血铅症和铅中毒的分级及处理原则

2.儿童铅中毒防治的必要性

2.1 血铅水平无“安全”阈值

2.2 我国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

2.3 儿童易感性

2.4 儿童铅中毒的隐匿性

2.5 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

2.6 儿童铅中毒的社会学问题

3.中医学对于铅中毒的认识

3.1 古文献中对于铅的认识

3.2 中医对于儿童铅中毒的病机及分型认识

4.组方及选方依据

5.药物功效解析

6.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健脾丸加减方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观察,综合评价本方在治疗儿童铅中毒上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健脾丸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在中医方面的诊疗现状及运用前景。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门诊就诊,并被纳入儿童慢性铅中毒临床观察研究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1991年制定的铅中毒标准,BPb≥100μg/L。患者伴有或不伴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厌食、烦躁易怒、夜睡不宁、腹痛腹胀、便秘等。患者年龄为2~17岁;且无其他重金属元素超标,无感染、无酸中毒、无电解质紊乱;并排除合并有心、脑、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治疗前测定患儿血铅(BPb)、血红蛋白(Hb)、钙、锌含量。治疗主方由健脾丸加减而成,由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中心制备成丸剂。口服,每次9g,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两个半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隔离铅源。治疗后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血铅、血色素、钙、锌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数值以(x)±s表示,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个疗程后,20例患者中,显效者13例(65.0%);有效7例(35.0%),无效0例(0%);总有效20例(100%)。经检验,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厌食、腹胀腹痛、夜寐不安、多动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症状明显改善。 (3)治疗后血铅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色素、锌、钙含量显著增高(P<0.01)。 (4)治疗中及治疗后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健脾丸加减所制驱铅丸能显著降低患者血铅含量(P<0.01),增高血色素(P<0.01),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引起微量元素的丢失,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平衡。疗效佳且无不良反应,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