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
【6h】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词 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研究

1 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2 中医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3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代医学研究

3.1 概论

3.2围术期DVT致病因素

3.3 发病时间

3.4 临床表现

3.5 临床诊断

3.6 临床预防

3.7 临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案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分析

2临床资料分析对比

2.1个人基本资料及术前分析比较

2.2 术后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结 论

第四部分 讨 论

选方依据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探究髋膝关节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运用的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入住十堰市太和医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共60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1±10.1)岁,男34例,女26例;髋关节置换29例,膝关节置换31例)和观察组(共60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3.2±11.3)岁,男29例,女31例;髋、膝关节置换例数分别为33例、27例)。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iu qd皮下注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对比研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术后48小时拔除负压引流管时,对患者伤口引流量作记录;术前分别测定患者的大腿周径并记录,术后患者给药后第3天、第7天再分别测量大腿周径并记录;对患者在术后第5天的疼痛进行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及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计数、术前大腿周径的数值经方差分析,术前各项指标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伤口引流量小,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第7天的大腿周径均相对小于对照组。各自术后第7天较第3天所测量的大腿所减少的大腿周径,即各自消肿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5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7天各自的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红细胞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具统计学意义;各自术后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中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因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其fisher精确p值(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显著的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并消退患者 DVT患肢的肿胀状况、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病人术后引流量等等来降低患者的风险,并且最后Doppler检查进一步验证服用桃红四物汤患者血流全部畅通,无血栓形成。综述所有临床试验结果,可以说明桃红四物汤与低分子肝素钙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防治髋膝置换术后DVT患者的效果,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采用桃红四物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显然更具优势。不仅表现在术后炎症控制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也能使患肢肿胀的消除加快,减少术后的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从而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