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萨特“他者”理论研究
【6h】

萨特“他者”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萨特“他者”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康德的“共同主体性”思想

第二节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思想

第三节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理论

第四节海德格尔的“共在”理论

第二章前期“他者”思想:主体间的分离化

第一节纯粹意识

第二节自在与自为

第三节“自我”与从存在思想出发的他者

第四节我与他者的具体关系

一、冲突、矛盾关系

二、“共在”和“我们”

第三章后期“他者”思想:主体间趋于融合

第一节前期思想的困境

第二节匮乏与需要

第三节群集和集团

一、群集

二、集团

第四章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后期对前期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后期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萨特“他者”理论的贡献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通观20世纪法国哲学的基本走向,人们不难发现“他者”理论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当代法国哲学领域。无论是早年的萨特、梅洛-庞蒂、列维纳斯,还是后来的阿尔都塞、拉康、德里达、德勒兹,都热衷于他者理论。其中,萨特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论证他者,在现实世界中直面他者,在不断的论证中讨论“他者”的存在,给人们提出了关于“他者”这一至关整个西方思想倾向的重要问题。 萨特早期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论证他者,探讨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此时萨特的“他者”理论缺少社会历史一维,使他陷入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二律悖反困境之中。本文试图从“他者”这一角度出发,对萨特后期“他者”理论的转向进行系统的考察,并进一步揭示出产生后期思想转向的深层原因。本文试图展示萨特后期在社会历史的辩证发展中论证与他者的关系,是寻求解决我们自身与他者矛盾关系的理论尝试。 本文试图通过对萨特前后期“他者”思想的比较,来系统地整体把握住萨特的“他者”思想,并突出其“他者”理论的重要意义。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