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及其历史地位
【6h】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及其历史地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谢无量及其《中国哲学史》

第一节谢无量及其专著《中国哲学史》简介

一、谢无量其人

二、谢著《中国哲学史》简介

第二节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框架结构

第三节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一、对“哲学”一词的理解

二、横向比较——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道术与方术的差别

三、纵向比较——中国哲学史的历史沿革

四、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内容特征

五、谢无量《中国哲学史》核心观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与胡适、冯友兰、钟泰等同类著作的比较

第一节谢无量、胡适、冯友兰、钟泰等人所处时代背景的比较

一、胡适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冯友兰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钟泰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时代背景比较

第二节谢著《中国哲学史》同胡适、冯友兰、钟泰等同类著作的内容比较

一、谢著《中国哲学史》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比较

二、谢著《中国哲学史》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比较

三、谢著《中国哲学史》与钟泰《中国哲学史》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一节学界对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历史地位的主要看法

第二节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有很多,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及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通论》等几部专著都是形成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早期的中国哲学史,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尽相同。在诸多研究著述中,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一直被看作是两个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的著作以西化的研究方法著称,而冯友兰的著作则是以中西合璧的研究方法名世,这两本书可以看成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两次探索。谢无量及其作为第一部明确以《中国哲学史》命名的著作却少有人提及,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早期的学术成果之一,谢著《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对谢无量及其《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研究,力图发掘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尝试给出合适的历史定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